赋双松堂

和平堂前列四皓,双松为主双桧宾。

深山大泽不肯住,鞭霆驾雨来重闉。

苍髯梳风音瑟瑟,霜皮凝雪冰粼粼。

静有精神观世变,悄无颜色阿緌绅。

朱幡皂盖几来去,丹楹藻棁方更新。

魏武子孙敦宿好,十八公子忻相亲。

世间灵物妙难测,一气长存天地仁。

巍巍堂下万休戚,左右冷眼时笑颦。

或然一念私欲胜,垂垂二老能相嗔。

起居出入知所敬,愿言共保千千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和平堂前排列着四位皓首老人,松树为主,桧树为宾。
他们不愿久居深山大泽,驾驭雷霆风雨来到这繁华之地。
他们的白须在风中飘动,像瑟瑟琴声,皮肤如霜似雪,晶莹闪亮。
他们静观世事变化,不露声色,对权贵无动于衷。
红色旗帜和黑色车盖频繁往来,宫殿梁柱新漆,焕然一新。
魏武帝的后代子孙喜好深厚,十八公子欣喜地亲近他们。
世间神奇生物难以揣测,他们的生命力如同天地间的仁爱永恒。
堂下的威严令人敬畏,左右之人冷眼旁观,时而微笑,时而皱眉。
有时私欲战胜理智,年迈的他们也会面露愠怒。
无论起居出入,他们都受到尊敬,希望共同守护千秋岁月。

注释

四皓:指汉代四位隐士。
双松:象征高洁。
桧宾:桧树为尊贵之木,比喻陪衬。
重闉:繁华市区。
苍髯:白胡子。
瑟瑟:形容风声或声音清脆。
阿緌绅:权贵人士。
朱幡皂盖:官府仪仗。
丹楹藻棁:宫殿的装饰。
魏武子孙:指曹操的后裔。
十八公子:可能指特定的贵族群体。
灵物:指四位皓首老人。
一气:指生命力。
万休戚:指所有人的喜怒哀乐。
笑颦:笑和皱眉,形容情绪变化。
私欲:个人欲望。
垂垂二老:形容年迈的老人。
千千春:千秋万代,长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平静生活的向往。

"和平堂前列四皓,双松为主双桧宾。" 这两句开篇便以宏伟的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和平堂"作为背景,"四皓"即是古人对松树的一种美称,而"双松"与"双桧"并列,则更突出了这自然景象的庄重与和谐。

接下来的几句"深山大泽不肯住,鞭霆驾雨来重闉。苍髯梳风音瑟瑟,霜皮凝雪冰粼粼。"则描绘了一个变化莫测的自然界,其中"鞭霆驾雨"形象鲜明,表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威严。同时,"苍髯梳风"和"霜皮凝雪"则是对松树在风雪中的坚韧不拔进行细腻描绘。

中间几句"静有精神观世变,悄无颜色阿緌绅。朱幡皂盖几来去,丹楹藻棁方更新。"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变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随后的"魏武子孙敦宿好,十八公子忻相亲。世间灵物妙难测,一气长存天地仁。"则是对古代名人的追忆和向往,以及对于自然界中那些不易被识别的神秘事物的赞美。

末尾两句"巍巍堂下万休戚,左右冷眼时笑颦。或然一念私欲胜,垂垂二老能相嗔。起居出入知所敬,愿言共保千千春。"则是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个人情感与世间万象保持一种敬畏态度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致描绘,以至深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画卷。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滕勿斋内杨氏挽词(其一)

东风捲地兮摧千红,松柏青葱兮启幽宫。

龙㡛广柳兮辞帘栊,埋香掩玉兮甘长终。

芳草萋萋兮春又空,东君寂寞兮谁与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滕勿斋内杨氏挽词(其三)

忆昔登堂兮拜淑仪,小子丱角兮勤将携。

夫君念我兮力不遗,岁月滔迈兮鬓成丝。

西望紫翣兮清魂飞,椷哀千里兮空涟洏。

形式: 古风

滕勿斋内杨氏挽词(其二)

吴门山少兮烟水宽,一锸千金兮尚云悭。

夫人勤俭兮同艰难,子荆苟美兮营玄关。

平生首丘兮志应寒,双溪渺渺兮何时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题东村所藏宫锦图

后德相成帝业昌,不耽歌舞誇新妆。

六宫妇式颁蚕事,职雅心耑清昼长。

忽见双娥理丝把,宽急对牵身势强。

辐轮飞转一缕细,文茵独坐迎微凉。

高捲翠帘三四侣,织就五采成龙章。

献功不须出宫壸,手授缝人裁帝衮。

端拱明堂万国朝,文物声明光四境。

何人遇此一段奇,追记丹青描不尽。

器用铺张规制精,默寓经纶合绳准。

世间画手无此图,疑是当年阎立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