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孙居敬的《风入松(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远去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王孙去后几时归。音信全稀。"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等待的心境,"王孙"通常指代贵族或尊贵之人,这里用来比喻亲友的高贵和自己对他们的敬仰。"几时归"表达了对远去者的思念,而"音信全稀"则形象地描绘出信息的难以获得,增添了一份隔绝感。
接下来的"绿痕染遍天涯草,更小红、已破桃枝。"通过景物的变化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春日里的草木与桃花都已经出现了变化,这些都是时间流逝的象征,同时也映射出词人内心的孤寂。
"此恨无人共说,梦回月满楼时。" 这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内心的苦恼和孤独,无人可以分享这份思念,只能在梦中寻求慰藉。月光之下,词人的情感得到了短暂的抚慰。
"只应明月照心期。一向舒眉。" 这里词人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享受,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安慰。月亮象征着纯洁与明净,词人希望这份清澈能够照耀自己的内心,而"一向舒眉"则是对未来的一种乐观态度。
最后两句"若还早遂蓝桥约,更不举、玉盏东西。怎望黄金屋贮, 只图夸道于飞。" 则是词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渴望。在这里,蓝桥约象征着美好的邀请或约定,而玉盏则是一种价值高昂的物品,黄金屋则代表着富贵与安逸。词人的这番渴望,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向往,更是精神上的一种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远去亲友的思念,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