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安罗令审礼

一邑忧劳水旱中,牛刀闲暇似无功。

政成仍喜新蚕熟,归去还将旧橐空。

清白久闻誇父老,沉埋谁为诉诸公。

谪居长恨交游少,怅望肩舆又欲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在一个饱受水旱之苦的城镇中,我忙碌如牛,似乎无所作为。
政事虽已办妥,我欣喜新蚕丰收,但离开时囊中空空。
长久以来,我的清廉为人所称赞,但沉冤未雪,向谁申诉呢?
被贬在此,我常遗憾朋友稀少,望着远去的轿子,心中又想往东方(暗示回归故乡)

注释

一邑:整个城镇。
忧劳:忧虑劳苦。
牛刀:比喻大材小用。
闲暇:空闲时间。
政成:政事完成。
新蚕熟:新一批蚕丝成熟。
旧橐:旧口袋,此处指财物。
清白:廉洁清正。
誇父老:指当地百姓对我的赞誉。
沉埋:深藏不露,指冤情未明。
谪居:被贬谪居住。
交游少:朋友稀少。
肩舆:轿子。
欲东:想要向东去,暗示回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送高安罗令审礼》。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罗令在地方官任上忙碌于应对水旱灾害的深深忧虑,同时也赞赏他即使在闲暇时也不忘政务,政绩卓著。诗人提到新蚕丰收,预示着百姓生活的改善,但自己即将离去,感到囊中羞涩,暗示了为官清廉。他自谦地表示,虽然百姓称赞他的清白,但在仕途上却遭遇沉沦,无人理解,流露出被贬谪的孤独和对交游稀少的遗憾。最后,诗人望着友人离去的肩舆,心中充满惆怅,表达了对往东任职的无奈与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送梁交供知莫州

猛士当令守四方,中原诸将近相望。

一樽度日空閒暇,千骑临边自激昂。

谈笑定先降虏使,诗书仍得靖戎行。

君看宿将何承矩,安用摧锋百战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胶西前辈郑康成,千载遗风及后生。

旧学诗书儒术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还家綵服频为寿,得邑河壖喜有兵。

民事近来多迫促,弦歌聊试武城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董扬休比部知真州

奏课西南最,分符江海冲。

往来观惠术,蟠错试馀锋。

文字从堆案,樽罍强解容。

金山只隔水,时复听晨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送蒋夔赴代州教授

忆游太学十年初,犹见胡公岂弟馀。

遍阅诸生非有道,最怜能赋似相如。

青衫共笑方持板,白发相看各满梳。

暂免百忧趋长吏,勉调三寸事新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