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谷粹长老赞

閒如云,虚如谷。岁晚一庵,湖山千簇。

师资相忘,古灵何必拊背。

动静无间,茶陵空自跌足。

一味卷舌冥怀,付与松风度曲。

玉几如此抑扬,也是唤么作六。

形式: 古风

翻译

悠闲如云,空旷如谷。年末时分,独居一庵,四周湖光山色环绕。
师徒之间的默契,无需言语,古灵何必拍打背部以示鼓励。
动静之间毫无间隙,仿佛只有茶陵独自跺脚。
一心沉浸在沉默的冥想中,任由松风吹过,如同奏曲。
如玉的矮桌起伏有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禅意的六字真言呢。

注释

閒如云:形容悠闲自在如同飘浮的云。
虚如谷:形容空旷如同山谷。
师资相忘:师徒之间心灵相通,无需多言。
古灵何必拊背:古灵,指古人的智慧;拊背,拍打背部示意鼓励,此处指无需外在激励。
茶陵空自跌足:茶陵,地名,此处比喻只有内心活动。
一味卷舌冥怀:卷舌,沉默不语;冥怀,深沉的思考。
松风度曲:松风,松树间的风声;度曲,如同奏乐。
玉几如此抑扬:玉几,玉制的小桌子;抑扬,起伏变化。
唤么作六:唤么,禅宗中的六字真言之一,此处可能暗示一种禅意的领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大观对中国古代禅宗修行生活的描绘和赞美。诗人以闲云、虚谷为喻,形容云谷粹长老的超然心境,如同闲云飘逸,空谷幽深。他晚年在湖山环绕的小庵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与师长之间的教诲已无需言传,心灵与古灵相通,无需外在的抚慰。

"师资相忘"表达的是长老与弟子之间心领神会的默契,"古灵何必拊背"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内在的领悟。"动静无间"暗示了他在静坐与行动中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茶陵空自跌足"可能是一种禅定中的体悟,表示他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深沉。

"一味卷舌冥怀"描绘了长老沉浸在寂静的冥想中,让松风自然地吹奏他的心声。"付与松风度曲"象征着他的心境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后两句"玉几如此抑扬,也是唤么作六"可能是对禅宗公案或机锋的巧妙运用,以禅语的形式表达了对长老智慧的敬佩。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禅宗的语言,展现了云谷粹长老的禅修境界和人格魅力,体现了宋代理学禅宗的融合。

收录诗词(126)

释大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山源和尚赞

门里虫,蛊里毒。才过凌霄峰,浑家成不睦。

指白为黑兮质證有头之冤,改调移声兮唱出无谱之曲。

自奉川之富沙以至乎剑池,深处兮有谁共躅。

何须象骨岩高,须知已展不缩。

韶成九包至,樵唱一夔足。家私莫隐,全封半幅。

赞之骂之,口哑舌秃。

形式:

出山相赞

入山去龙章凤质,出山来败衣勃率。

更将悟底分疏,添得一场?淈。

形式: 古风

布袋赞

兜率陀天,长汀管界。泼布袋打开,自买还自卖。

眨上眉毛,败也败也。

形式:

汉章云法师赞

魁梧厚厖,慈和安祥。

声在江湖品目,仪表衡台学场。

空假中之列三兮,一与三之不立。

修多罗如标月兮,指与月之俱忘。

四处提撕,四花飞扬。未老掩光,返常寂光。

此其所以为柏庭之克家,云公汉章者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