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别张欢

年年五湖上,厌见五湖春。

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

山川迷道路,伊洛困风尘。

今日扁舟别,俱为沧海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每年都在五湖之上漂泊,厌倦了五湖的春天景色。
常常沉醉并非因为酒,满腹愁绪并非源于贫穷。
山川壮丽却让人迷失方向,伊水洛河也笼罩在风尘之中。
今天乘船离别,我们都将成为漂泊在沧海之人。

注释

年年:每年。
五湖:泛指江河湖泊,这里可能特指江南一带。
厌见:厌倦看到。
长醉:长久地沉醉。
非关:并非由于。
多愁:满怀愁绪。
不为:不是因为。
山川:山河。
迷道路:迷失道路。
伊洛:古代河流名,这里指洛阳一带。
困风尘:被风尘困扰。
今日:今天。
扁舟:小船。
别:离别。
俱为:都成为。
沧海人:大海中的人,比喻漂泊不定。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江上别张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开篇“年年五湖上,厌见五湖春。”表达了一种审美疲劳,似乎连五湖之春也看腻了,但这并不单纯是因为景色而是因为情感的积累。这份厌倦中带着淡淡忧伤。

“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他的醉态并非因酒,而是由情所致;他的忧愁也不单纯因为物质上的匮乏。这里的“长醉”和“多愁”,都是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之情的一种隐喻。

“山川迷道路,伊洛困风尘。”此句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迷茫与艰难,山川变幻,使得原本清晰的小路也变得模糊不清;而伊洛(即黄河和洛河)之水,因风尘而显得有些阴沉。这两处景物的描写,都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今日扁舟别,俱为沧海人。”在这里,“今日”二字突出了离别的紧迫感,朋友们今天就要乘坐简陋的小船分别,他们都将成为远行的人,就如同古代大海中的沧海桑田,变化无常。这句诗表达了对友情深厚、但又不得不离去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雅而深沉的情怀,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中的一颗璀璨。戴叔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诗人的离别之愁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江干

江干望不极,楼阁影缤纷。

水气多为雨,人烟远是云。

予生何濩落,客路转辛勤。

杨柳牵愁思,和春上翠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过友人隐居

潇洒绝尘喧,清溪流绕门。

水声鸣石濑,萝影到林轩。

地静留眠鹿,庭虚下饮猿。

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过龙湾五王阁访友人不遇

野桥秋水落,江阁暝烟微。

白日又欲午,高人犹未归。

青林依古塔,虚馆静柴扉。

坐久思题字,翻怜柿叶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过故人陈羽山居

向来携酒共追攀,此日看云独未还。

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

峰攒仙境丹霞上,水绕渔矶绿玉湾。

却望夏洋怀二妙,满崖霜树晓斑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