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应萧信武教诗

朝取饥蚕食,夜缝千里衣。

复闻南陌上,日暮采莲归。

青苔覆寒井,红药间青薇。

人生乐自极,良时徒见违。

何由及新燕,双双还共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与情感世界,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首句“朝取饥蚕食,夜缝千里衣”,生动地展现了劳作的艰辛与生活的不易。白天,人们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捕捉饥饿的蚕虫食用;夜晚,他们又在微弱的灯光下,缝制着千里之外的衣物,以供他人穿着。这种日夜不息的劳作,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坚韧。

接着,“复闻南陌上,日暮采莲归”,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傍晚时分,采莲人从湖畔归来,他们的身影与夕阳下的荷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暗示了劳作之余的闲适与满足。

“青苔覆寒井,红药间青薇”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青苔覆盖的寒井,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红药与青薇的对比,既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也暗示了时光的无情。

“人生乐自极,良时徒见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人们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让人不禁感叹。

最后,“何由及新燕,双双还共飞”以新燕的回归作为结语,寓意着新生与希望。新燕的归来,不仅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生命循环的美丽与永恒。这一句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给人以温暖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它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

收录诗词(3)

王枢(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至乌林村见采桑者因有赠

遥见提筐下,翩妍实端妙。

将去复回身,欲语先为笑。

闺中初别离,不许觅新知。

空结茱萸带,敢报木兰枝。

形式: 古风

徐尚书座赋得阿怜诗

红莲披早露,玉貌映朝霞。

飞燕啼妆罢,顾插步摇花。

溘匝金钿满,参差绣领斜。

暮还垂瑶帐,香灯照九华。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咏渫井得金钗诗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边。

摘花还自插,照井还自怜。

窥窥终不罢,笑笑自成妍。

宝钗于此落,从来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先。

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赋得露诗

飞空犹蕴状,集物始成华。

萎黄病秋菊,厌浥长春芽。

非唯溥蔓草,颇亦变蒹葭。

仍增江海浪,聊点木兰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