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形赠影

吁嗟汝依我,自有此身时。

跬步不相舍,皆随我所之。

使汝动必正,端本皆在兹。

念我已衰老,自知死有期。

行且与汝别,此心宁不思。

但我不畏死,亦耻涕涟洏。

且把一樽酒,话别汝莫疑。

渊明甫中寿,已作挽歌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感叹你依赖我,从你有生命开始。
每一步都不离开,都跟随我去往何处。
让你行动举止端正,根本原则全在此。
想到我已经老去,深知死亡终将到来。
即将与你永别,这颗心怎能不思念。
但我并不惧怕死亡,只耻于流泪悲伤。
暂且举杯共饮,告别的话语无需怀疑。
陶渊明正当壮年,已写下哀悼的诗篇。

注释

汝:你。
我:我。
跬步:一小步。
舍:离开。
正:端正。
兹:这里。
衰老:年老。
期:时候。
行:行走。
宁:怎能。
涕涟洏:泪流不止。
樽:酒杯。
疑:怀疑。
甫:刚刚。
挽歌辞:哀悼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名为《和陶形赠影》。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凉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与自己影子的对话,表达了对死亡的坦然接受以及不愿意在别离时流露过多情感的矜持。

"吁嗟汝依我,自有此身时。" 这两句开篇直接点明了影子随着自己的存在,而自己也意识到了生命有限的现实。

"跬步不相舍,皆随我所之。" 影子与诗人形影不离,这种关系如同诗人的内在投射,是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相伴而行。

"使汝动必正,端本皆在兹。" 这里诗人提醒自己的影子,一旦有所行动就必须保持正直,不要忘记了自己内心的根本和原则。

"念我已衰老,自知死有期。" 诗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已经步入晚年,死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局,这种自知之明让诗人的态度显得格外沉重。

"行且与汝别,此心宁不思。" 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诗人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但他并没有直接流露出来,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内敛的表达方式。

"但我不畏死,亦耻涕涟洏。" 诗人虽然不害怕死亡,但是也不愿意在别离时表现出过于脆弱的情绪,他更倾向于保持一份从容与尊严。

"且把一樽酒,话别汝莫疑。" 在最后的别离之际,诗人提议与影子共饮一杯酒,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并且他希望这样的告别是坚定而不含任何犹豫。

"渊明甫中寿,已作挽歌辞。" 最后两句透露诗人早有准备好了一首挽歌(哀悼亡者的诗歌),以此来表达他对自己生命终结的预感和接受。这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结束的一种艺术表达,也是对无法长存的生命状态的一种超然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与影子的对话,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死、离别时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是一首抒情之作,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透露出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观念和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和陶阻风于规林韵寄陈时中二首(其二)

人皆有还往,我独无所之。

若不见君子,谁与同襟期。

嗟我已衰老,无复少壮时。

纵使善卫养,岂能长在兹。

愿言时命驾,容我亲色辞。

我已不强酒,从今君莫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陶阻风于规林韵寄陈时中二首(其一)

退处固云乐,未免叹索居。

赖有陈使君,情亲如友于。

自应长相见,岂谓各一隅。

我虽事跧伏,闭门懒问涂。

无日不看山,无时不面湖。

君尤我所爱,良会安得疏。

纵不思风度,亦欲闻绪馀。

会须成二老,君意定何如。

形式: 古风

和陶咏二疏韵

世人耽宠荣,往往麾不去。

日已迫桑榆,驰骛方成趣。

谁肯急流中,便作冥鸿举。

屈指数哲人,在昔独疏傅。

万口共称贤,饯送塞归路。

天子亦嘉之,赐金示优顾。

渊明作此诗,端欲迷者悟。

我观二疏高,岂无子孙虑。

挥金以自娱,益表清节著。

形式: 古风

和陶咏贫士七首(其七)

入仕已四纪,把麾还六州。

曾未见县令,有若渊明俦。

稍屈便引去,高致更风流。

醉卧衡门下,曾无寒饿忧。

独抱千金璧,未许人轻酬。

声名传不朽,千古仰前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