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玉岩应诏(其二)

掷饵求鱼计亦难,长鲸摇曳海波宽。

狂风有待三秋起,健翮须教万里抟。

直以逸民朝圣主,不随计吏上春官。

庖刀休用援尸祝,巾笥宁封贡禹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朴所作的《次韵玉岩应诏(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联“掷饵求鱼计亦难,长鲸摇曳海波宽”,以“掷饵求鱼”比喻追求理想或目标的不易,而“长鲸摇曳海波宽”则描绘出在广阔无垠的海洋中寻找目标的艰难。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个人追求的深思,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反思。

颔联“狂风有待三秋起,健翮须教万里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狂风需要等待三秋才起,意味着理想的实现需要时间的积累;而“健翮须教万里抟”则强调了个人能力的培养和远大目标的追求。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寓意着个人成长与社会变革的必然过程。

颈联“直以逸民朝圣主,不随计吏上春官”,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逸民象征着超脱世俗、坚守道德的人格形象,而“朝圣主”则暗示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一联诗反映了诗人对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尾联“庖刀休用援尸祝,巾笥宁封贡禹冠”,则是对前文思想的总结。通过“援尸祝”和“封贡禹冠”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道德价值的坚持。其中,“援尸祝”可能指的是为逝者祈福的行为,而“封贡禹冠”则可能指古代官员的服饰,以此来强调道德行为的重要性。这两句诗强调了在面对社会不公时,个人应当坚守道德原则,不随波逐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比喻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社会责任以及道德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体现了宋代士人对自身角色定位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13)

李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仁宗嘉祐八年,卒于高宗建炎元年,年六十五岁绍圣元年,(公元一〇九四年)登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佑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忌者欲挤之死,朴泰然无惧色。徽宗即位,召对,言甚切直。蔡京恶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罢为四会令。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高宗初,除秘书监,未至卒。追赠为宝文阁待制。朴著有《章贡集》二十卷,《宋史本传》及丰清敏遗事并传于世

  • 籍贯:虔州兴国迳口(今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凤冈村)
  • 生卒年:1063-1127

相关古诗词

忆玉岩(其一)

阿阁曾看紫凤栖,暮年江国拥旌麾。

孤云南北本无定,浮世悲欢那可期。

鹤顶丹砂埋药灶,鸭头绿水浸春陂。

待公踏遍红尘地,景物归来似旧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忆玉岩(其二)

秋风燕雀正关关,忽见篱边菊又斑。

寒雁自知霜露重,海鸥常伴水云閒。

百年往事丹心里,千古声名直道间。

此意属公须慷慨,晚云成雨便归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崆峒山

云根秀出碧芙蓉,烟晃霞飞瑞霭中。

地脉九枝龙奋蛰,天河一派练横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天竺山

天竺崎岖绝海边,何人分作赣江禅。

鹫山巧叠三峰石,葛坞深疏两派泉。

一醉风光能几许,十年尘迹尚依然。

欲题豹隐还相笑,盼断长空簇暝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