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元夜阅梦华录

银蟾飞到觚棱外。娟娟下窥龙尾。

电紫鞘轻,云红筤曲,雕玉舆穿灯底。峰缯岫绮。

沸一簇人声,道随竿媚。

侍女迎銮,燕娇莺姹炫珠翠。

华胥仙梦未了,被天公澒洞,吹换尘世。

淡柳湖山,浓花巷陌,惟说钱塘而已。回头汴水。

望当日宸游,万□□□。但有寒芜,夜深青磷起。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翻译

明亮的月亮飞到宫殿的屋檐外,轻盈地向下俯瞰龙尾。
紫色闪电般的剑鞘轻盈,红色云朵般的箭筒弯曲,精美的玉制车穿过灯火通明的地方。
山峰如绸缎般光滑,山峦如锦绣般美丽,人群的喧闹声中,人们跟随竹竿舞动。
宫女们迎接皇帝的归来,像燕子和莺鸟一样华丽,佩戴着珠宝翡翠。
仙境的梦境还未结束,却被天空之神突然改变,吹散了尘世的繁华。
西湖边的柳树清淡,巷陌间的花朵浓郁,人们只谈论着杭州的钱塘江。
回首望去,昔日皇上的游玩之地,如今只剩下荒芜,深夜里只有青色磷火闪烁。

注释

银蟾:明亮的月亮。
觚棱:宫殿的屋檐。
龙尾:宫殿或龙的形象。
电紫鞘:紫色闪电般的剑鞘。
云红筤:红色云朵般的箭筒。
雕玉舆:精美的玉制车。
沸一簇:人群的喧闹。
侍女:宫女。
华胥:传说中的仙境。
寒芜:荒芜的景象。
青磷:夜间发光的磷火。

鉴赏

这首《齐天乐·元夜阅梦华录》是宋代词人蒋捷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元宵佳节繁华热闹的景象,以及词人对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感受。开篇“银蟾飞到觚棱外,娟娟下窥龙尾”,以月宫神话为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宫殿之外,俯瞰着下方的皇家园林。接下来,“电紫鞘轻,云红筤曲,雕玉舆穿灯底”描绘了华丽的灯笼和精美的交通工具穿梭于灯火通明的场景中。

“峰缯岫绮”四句,通过人群的喧闹和侍女们的装扮,展现出节日的喜庆气氛。然而,“华胥仙梦未了,被天公澒洞,吹换尘世”笔锋一转,暗示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暗示了词人对梦境的美好向往与现实的冷落感。“淡柳湖山,浓花巷陌,惟说钱塘而已”则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怀念,与眼前的喧嚣形成对比。

结尾部分,“回头汴水,望当日宸游,万□□□”,词人遥想往昔皇上的巡游盛况,如今只剩下荒芜的景象,“但有寒芜,夜深青磷起”,暗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既有元夜的热闹,又有词人的沉思,体现了宋词婉约与深沉的特点。

收录诗词(95)

蒋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 字:胜欲
  • 号:竹山
  • 籍贯: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
  • 生卒年:约1245~1305后

相关古诗词

声声慢.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尾犯.寒夜

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记,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著、梅花便说。

形式: 词牌: 尾犯

应天长.次清真韵

柳湖载酒,梅墅赊棋,东风袖里寒色。

转眼翠笼池阁,含樱荐莺食。匆匆过、春是客。

弄细雨、昼阴生寂。似琼花、谪下红裳,再返仙籍。

无限倚阑愁,梦断云箫,鹊叫度青壁。

漫有戏龙盘□,盈盈住花宅。骄骢马、嘶巷陌。

户半掩、堕鞭无迹。但追想,白苎裁缝,灯下初识。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步蟾宫(其一)木犀

绿华剪碎娇云瘦。剩妆点、菊前蓉后。

娟娟月也染成香,又何况、纤罗襟袖。

秋窗一夜西风骤。翠奁锁、琼珠花镂。

人间富贵总腥膻,且和露、攀花三嗅。

形式: 词牌: 步蟾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