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除日自校一年所作诗戏题三章(其一)

身入漆氏林,惧夺墨之质。

游骑驰八埏,终当有归室。

平达无可疵,等于中危疾。

鼓翮随凤鹏,何能破天出?

岂真元籁初,欲奏必琴瑟。

扪心不可安,展转视吾笔。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岁除日自校一年所作诗戏题三章(其一)》,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诗中以自省和反思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创作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首句“身入漆氏林,惧夺墨之质”,以“漆氏林”象征创作的环境,而“墨之质”则暗喻诗人的才华或创作的本质。诗人担心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创作精髓或品质,流露出对自我保持独特性和原创性的担忧。

接着,“游骑驰八埏,终当有归室”,这里以“游骑”比喻诗人的创作活动,而“八埏”则代表广阔的天地或人生的舞台。“归室”则暗示了最终的归宿或目标。诗人似乎在说,尽管四处游走,创作不息,但心中始终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即回归真正的自我和创作的初心。

“平达无可疵,等于中危疾”,这两句进一步探讨了创作与人生的价值。诗人认为,真正的创作和生活应当是平和而无瑕疵的,就像处于中庸之道,既不过于激进也不过于保守。然而,这种状态往往伴随着内心的焦虑和疾病,象征着追求完美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内心挣扎和挑战。

“鼓翮随凤鹏,何能破天出?”诗人以“鼓翮”(振翅)和“凤鹏”(凤凰与大鹏鸟)为喻,表达了对自由飞翔和超越常规的渴望。然而,“何能破天出?”则提出了一个疑问,即在现实的束缚下,是否真的有可能实现这样的超越。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

“岂真元籁初,欲奏必琴瑟。”这两句将自然界的原始声音(元籁)与音乐(琴瑟)进行对比,暗示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本真与借助艺术表达之间的思考。他认为,真正的创作灵感或许源自于自然的原始之声,但要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还需要借助诸如音乐这样的媒介。

最后,“扪心不可安,展转视吾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内心的不安和对创作的持续关注。他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内心和笔下的作品,才能真正找到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创作、人生价值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和反思。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也蕴含了对于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普遍思考。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岁除日自校一年所作诗戏题三章(其二)

愿以炉中火,拉杂摧烧之。

转念一寸蚕,尚知爱其丝。

天生吾面目,肖者知有谁?

何况最灵心,岂无独得思?

独得问何在,自问还然疑。

胡为古大家,犹难空所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岁除日自校一年所作诗戏题三章(其三)

禅坐矜了悟,众魔已来缘。

欲穷万派流,须宅昆崙颠。

昆崙在天地,不过石一卷。

便能提挈之,恐非枢之全。

不如吾还吾,或亦仙之仙。

春秋何是非,鸟虫体自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春始偶述三章(其一)

居淹日苦穷,春始事多暇。

有欢得乍萌,为愁补其罅。

秘境独意储,閒娱众情借。

花转空地明,云向夕山下。

宿食宜酒消,垢衣待棉卸。

骀荡周广生,吾何负元化?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春始偶述三章(其二)

家无负郭田,尚有庋阁书。

经岁积课程,捡卷量盈虚。

唾弃喜不拾,积习惧难除。

偶览晓光动,如见春笑舒。

天韬静涵瀁,志士归蓄储。

莫结同尘人,妄求大隗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