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闻道寻仙叩洞门,清溪古木路斜分。
桃花满地飞红雨,橘树悬崖涨绿云。
讲罢先天烟篆冷,梦回斜月玉笙闻。
高秋也欲扶衰病,共候山中白马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深而宁静的山中访友图景。首句“闻道寻仙叩洞门”,表达了诗人追寻仙踪的期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着,“清溪古木路斜分”写出了山路的幽静与自然之美,溪流潺潺,古木参天,路径曲折。
“桃花满地飞红雨,橘树悬崖涨绿云”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飘落的桃花比作红雨,崖边的橘树则如绿色的云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山间的奇幻景象。诗人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讲罢先天烟篆冷,梦回斜月玉笙闻”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交谈后的宁静时刻,烟篆袅袅,月色微凉,远处传来玉笙的乐声,增添了诗意的禅意和空灵之感。
最后两句“高秋也欲扶衰病,共候山中白马君”,表达了诗人即使在高秋时节身体衰弱,仍渴望与友人共度时光,期待着白马君的到来,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隐居生活的执着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访友过程中的山水景色和心境,展现出元末明初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世事纷纷未息肩,鸡群鹤处尚翛然。
故山可隐人将老,佳夕相思月再圆。
稚子久嗔陶令出,诸生休叹孝先眠。
他时定有公车召,正及先生矍铄年。
词翰知名有几人,东家住近不相亲。
久传笔势行蛇蚓,又说诗篇照鬼神。
伐木未闻莺出谷,停云空望雨清尘。
春风门巷苍苔遍,独少林逋履迹新。
柴门久候故人风,不见巾车入谷中。
王子已回清兴尽,陶潜犹忆素心同。
馀年自卜床头易,清响谁分爨下桐。
一片白云天际起,晚来犹自恋前峰。
毵毵烟柳早莺啼,唤起春风送杖藜。
花映前川红远近,草迷长路绿高低。
流光冉冉增惆怅,往事悠悠倦品题。
安得一尊长在眼,夕阳林下醉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