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如净所作的《偈颂三十四首》中的第三十一首。它以独特的形式表达了对某些行为的批判和警示。诗人通过描述活剥牛皮,牛脑后的毛被残忍地剔除,风吹日晒下散发出令人不快的腥臊气味,暗示了对残酷和暴行的揭露。接着,他指出这种行为的恶劣影响,如同罪恶之火焚烧大地,严重破坏了和谐与清净。
诗中“不堪狼藉薰天地”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罪恶的弥漫,而“罪恶重将业火烧”则强调了因果报应的观念,即恶行会带来自身的毁灭。最后两句“切忌死灰寻舍利,臭烟蓬㶿燄头高”,劝诫人们要远离罪恶的诱惑,不要像寻找舍利(佛教中的圣物)一样沉迷于不义之财或虚幻的追求,因为这只会带来更强烈的臭味和痛苦的后果。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强烈的道德谴责和象征手法,警示世人要行善避恶,以免陷入无尽的业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