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雨中写怀三首(其三)

春阴漠漠锁亭台,莺未曾啼燕未来。

人事不知花厌雨,漫盛檐溜养瓶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雨中的寂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事的微妙关系。

首句“春阴漠漠锁亭台”,以“春阴”二字点明季节,用“漠漠”形容春日阴云密布的状态,将读者带入了一片朦胧而沉静的氛围之中。接着,“锁亭台”则形象地描绘出春雨笼罩下的亭台楼阁被阴云所包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轻纱覆盖,显得格外幽静和神秘。

第二句“莺未曾啼燕未来”,进一步渲染了雨中寂静的场景。在这样的天气里,连常见的鸟鸣声都消失了,莺未啼,燕未至,整个世界似乎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这种反常的景象,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期待或失落。

第三句“人事不知花厌雨”,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界,通过“花厌雨”的拟人化手法,表达了花朵对连绵不断的春雨感到厌烦的情绪。这里的“人事不知”与上文的“莺未曾啼燕未来”相呼应,共同营造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而又略显孤独的意境。花儿的反应,既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反映,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感慨。

最后一句“漫盛檐溜养瓶梅”,以“漫盛檐溜”描绘了雨水从屋檐滴落的情景,而“养瓶梅”则是巧妙地将雨水与瓶中梅花联系起来,寓意着雨水滋养了瓶中的梅花,使其更加生机勃勃。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循环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早春雨中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513)

谢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狂与答吴允中见寄

昔年曾客凤皇州,终日清狂不解愁。

醉咏新诗惊俗客,笑扶红袖上歌楼。

一春每费千金赏,三度都来几日游。

回首故交应感慨,相思同白少年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陈暹翁还白门兼简翁婿吴允中

东风缭乱送飞花,啼鸟声中换物华。

梦境青山犹在客,春来白下未还家。

一帆细雨空江暝,千里平芜去路赊。

遥想馆甥应待久,秦淮日日望归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薛彦英竹堂诗

瑛翁堂前清景胜,绿玉阴森万馀顷。

当年结构杳难寻,于今渐得开三径。

三径苍苔厚翠茵,半帘湘影隔红尘。

寄言尘外来观者,须到阶前问主人。

南阶清问疑无日,北牖萧骚风雨集。

有时卧向石床听,薄暮不知烟雾湿。

八窗珑葱爽气多,林声静与琴声和。

凉生枕簟疑秋早,月到庭除觉夜过。

春风昨夜吹新绿,粉箨飘香零簌簌。

飞来百鸟不敢喧,畏有孤凰深处宿。

此君高怀随处安,我欲结交同岁寒。

何当携酒寻幽赏,日日醉我青琅玕。

形式: 古风

城西赏梅用东坡韵

昔年曾居云水村,暗香绕榻侵诗魂。

吟边梦里长相忆,清思恍到罗浮昏。

今年移家近西郭,亦有一树开南园。

寒枝良僵苍藓剥,冷艳落寞春风温。

几朝幽鸟唤人起,半窗疏影交晴暾。

披衣起坐对觞咏,何必扣遍山家门。

旧游已去不复醒,高歌且醉花间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