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师泛舟还郡作三首(其一)

秋夜何迢迢,一梦八九觉。

孤舟寄风雨,短烛才自照。

冥冥高云过,寂寂山鬼啸。

展转谁与欢,漂泊未可料。

昔我自兹迈,春华巧相笑。

今我复来此,落叶纷满道。

客行无远近,劳苦略同调。

一岁再羁旅,人生岂长少。

良无二顷田,讵得守蓬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京城返回故乡时所经历的秋夜泛舟之旅,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秋夜何迢迢”以悠长的秋夜起笔,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深远的氛围。接下来,“一梦八九觉”则暗示了诗人在这漫长的夜晚中,经历了多次短暂的梦境与清醒,表达了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模糊的思考。

“孤舟寄风雨,短烛才自照”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风雨中的小舟上,仅有一支短烛为伴的情景,凸显了旅途的孤寂与艰难。

“冥冥高云过,寂寂山鬼啸”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高空中飘过的云朵与山林间传来的鬼声,增添了诗的意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展转谁与欢,漂泊未可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陪伴的渴望,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与寂寞。

回忆过去,“昔我自兹迈,春华巧相笑”,诗人回忆起往日的春天,那时的花朵对他微笑,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对比之下,现在的“今我复来此,落叶纷满道”,落叶铺满了归途,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

“客行无远近,劳苦略同调”强调了无论旅途的远近,客人的劳苦都是相似的,体现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最后,“一岁再羁旅,人生岂长少”感叹一年之中两次在外漂泊,人生的短暂与不易,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良无二顷田,讵得守蓬藋”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无奈与自嘲,即使没有足够的田产,也无法安心地生活,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挣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处境的感慨。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自京师泛舟还郡作三首(其二)

昔在马少游,抗志安故土。

其后庞德公,迹不践城府。

出乘款段马,身与麋鹿伍。

乡里称善人,妻子同陇亩。

人生资衣食,既足尚何取。

致求多赢馀,筋力但自苦。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自京师泛舟还郡作三首(其三)

常阴贯秋序,洚水弥平陆。

居人逐飞鸟,往往巢树木。

四顾何茫茫,江海忽在目。

古语乃信然,高陵或为谷。

乘桴义无憾,断发忧可辱。

弁冕绩禹功,谁其悲濡足。

形式: 古风

西阳池新舟邀府公游泛

昔贤济川意,固与斯人共。

旷代属明德,至乐下及众。

池台固旧赏,舟楫为新用。

忽疑江湖景,稍信风澜纵。

追参凫雁泳,历览鱼鳖动。

颇已寓高兴,矧今结舆诵。

啸歌一时适,顾盻万全重。

好勇知未能,乘桴自欣从。

形式: 古风

赠马恽供奉

朝廷功名次,晋国在第一。

受遗先皇帝,事与周召匹。

丹青烂勋伐,终始最密勿。

宗族宜甄庸,百世皆宠秋。

公孙非遐胄,何乃尚淹屈。

官名虽供奉,冗散真士卒。

努力习文华,家贫传清德。

翰飞终不高,好事见心骨。

人生系逢遇,进退岂定律。

古者如尔徒,万户自可必。

今者如尔徒,富贵亦未失。

主张有真宰,时态莽回聿。

咄嗟元功世,颇复困蓬荜。

吁彼山野人,奚由自奋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