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秋官进贺还南都

君王不受群臣贺,万国人心又一醒。

虞舜自能敦大本,伯夷正好播祥刑。

谁家北斗兼南斗,此日长亭复短亭。

马上乱将疏柳折,不知寒日下林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君主不喜虚饰,深思国家大计的场景。首句“君王不受群臣贺”暗示了皇帝对表面礼仪的摒弃,转而关注实质性的民心向背。次句“万国人心又一醒”,则揭示了这种举措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即民众对国家事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期待。

第三、四句通过历史人物虞舜和伯夷的典故,表达了对贤明君主推行仁政、以德化民的期望,虞舜象征着敦厚的根本,伯夷则代表公正的法制。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

第五、六句运用“北斗兼南斗”和“长亭复短亭”的意象,寓言国家疆域辽阔,各地形势各异,但此时此刻,都因皇帝的决策而呈现出新的秩序。

最后一句“马上乱将疏柳折,不知寒日下林坰”,描绘出战争或动乱中,士兵们随意折断路边的稀疏柳枝,反映出战事的紧张和环境的荒凉,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于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婉转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明君治国的期待,以及对社会安定的期盼,展现了明朝文人邹智的政治理念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23)

邹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秋囦。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号:立斋
  • 籍贯: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
  • 生卒年:1466—1491

相关古诗词

二十夜会饮汤侍御家次其韵

过尽元宵更此灯,太平乐事几人曾。

极知鳌禁终雄立,岂谓虬髯已勃兴。

诗自春来初试笔,酒缘病后却粗能。

夜深明月真如洗,十二阑干取次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非所写怀

朝野方传英主事,安危宁系小臣身。

银山铁壁虽难动,玉色金声本易亲。

人到白头终是尽,事垂青史定谁真。

梦中不识身犹系,又逐东风入紫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留别南畿诸友

大江东下势如军,万里秋光此夜分。

去国元非章子厚,立朝只合范希文。

荷衣太薄从新制,兰畹将芜趁早耘。

众口是非何日定,自将尧舜致吾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题易庵卷

静坐空山老自便,登庸策免两茫然。

鸡豚社里推前辈,桃李场中谢少年。

学古每羞元凯癖,行高还讶史云偏。

平生心事知何限,夜夜焚香独告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