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破浪乘风万里游,早时落魄更离忧。

邯郸洒泪轻邹季,邺下蜚声愧应刘。

白首知交贫好在,朱门箫管暮偏愁。

卧龙跃马终黄土,谁道狂歌非远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偶成》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以及历史人物的深刻感悟。

首联“破浪乘风万里游,早时落魄更离忧”,开篇即以壮志豪情起笔,描绘了诗人想象中乘风破浪、遨游万里的景象,同时也暗含了早年遭遇挫折、离别之苦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冒险的向往,以及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颔联“邯郸洒泪轻邹季,邺下蜚声愧应刘”,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历史上的两位名士——轻邹季和应刘,前者在邯郸洒泪,后者在邺下声名远播。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才华与命运的反思,既有对未能像古人那样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遗憾,也有对自身才华被埋没的自责。

颈联“白首知交贫好在,朱门箫管暮偏愁”,转而聚焦于友情与生活的现实。诗人虽已年老,但珍贵的友谊仍在,然而富贵人家的欢声笑语却在他心中引起愁绪。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敏感与感慨,以及对真挚情感在物质世界中的脆弱性的思考。

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谁道狂歌非远谋”,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卧龙)和曹操(跃马)为例,指出即便是智勇双全之人,最终也难逃尘归尘、土归土的命运。诗人借此表达对生命无常、英雄末路的感慨,并反问世人是否能理解那些看似狂放不羁的行为背后,其实蕴含着深远的思考与策略。这一联不仅深化了对历史人物的解读,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入探讨。

整体而言,《偶成》一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黄景仁对个人经历、友情、历史与人生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思想深度与情感张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苦暑行

火轮杲杲悬中天,下铄大地生青烟。

千章黝绿披且死,中有嘒嘒蝉声联。

桃笙昼展北窗里,睡馀汗欲浮身起。

平头摇扇不可得,拔剑驱蝇聊尔尔。

颇闻亢旱江淮田,一日不雨无今年。

老亲病妇瓮牖底,忧饥苦暑谁相怜。

明知一雨难遽得,安得将心作顽石。

形式: 古风

后苦暑行

南飞黄雀翅倒垂,十日不得微风吹。

岂惟凉飔不可得,万里长空净云色。

虫虫气掞天如痴,卑湿年命何能支。

分冰豪饮羡河朔,浮瓜雅会思南皮。

闲居寂寂少顾盼,双鬓萧萧积忧患。

经兹数十无此身,涧饮岩栖梦皆幻。

形式: 古风

十一夜

依旧高斋月,沈吟久不归。

幽居惜光景,病眼爱芳菲。

穿树流星旷,当风去鸟稀。

遥知故山树,手植渐成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十一夜宴沈太平座即呈同座诸子

清江月出管弦愁,刺史华筵最上头。

一串歌珠圜可拾,几堆香雾漫难收。

天涯我辈同欢笑,明日浮云有去留。

谁向此时弹别曲,一声河满泪先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