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忆江南·咏梳》由清代诗人黄琬璚所作,以梳子为题,描绘了梳子的精致与使用时的优雅场景。
“修琢巧”,开篇即点明梳子的精工细作,展现出其设计之巧妙与工艺之精湛。“犀象并檀槽”,进一步描述梳子材质的珍贵与多样,犀角、象牙与檀木的结合,不仅提升了梳子的质感,也赋予了它独特的艺术价值。
“掠遍香丝珂响细,飏凭纤手月痕高”,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梳子在使用过程中的美妙体验。轻轻掠过如丝般的秀发,发出细腻而悦耳的声音,仿佛是月光下轻盈的舞动,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优雅的美。这里,“珂响”指的是梳齿与头发摩擦时发出的细微声响,“纤手”则暗示了使用者的手法轻柔,而“月痕高”则借用了月光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梳子动作的轻盈和流畅。
“红浸半规潮”,最后两句以红晕和半圆形的波纹作为结束,可能是对使用梳子后发梢或面部肌肤上泛起的红润光泽的描绘,或者是对整个场景氛围的一种渲染,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情调。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梳子这一日常用品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独特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