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邓漕移帅扬州二首(其一)

碧幢红旆拥西风,几点淮山落眼中。

卧辙正看留使者,褰帷早已识元戎。

儿童骑竹迎并牧,父老封棠记召公。

人望汲卿居禁闼,淮扬只恐又匆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碧绿的旗帜在西风中飘扬,几点远山映入眼帘。
我静卧车中,正凝视着留下的使者,早已从帷幕后辨识出主将的身影。
孩子们骑着竹竿迎接放牧归来的牛羊,乡亲们谈论着封赏棠梨树以纪念召公的往事。
人们期待着汲黯这样的贤臣居于宫中,但忧虑淮扬之地又要面临匆忙的变故。

注释

碧幢:碧绿的旗帜。
红旆:红色的旗子。
西风:秋风。
淮山:淮河两岸的山。
卧辙:静卧车中。
留使者:留下处理事务的使者。
元戎:主将。
儿童:小孩。
骑竹:骑在竹竿上。
并牧:一同放牧的牛羊。
父老:乡亲们。
封棠:封赏棠梨树。
召公:古代贤臣。
汲卿:汲黯,古代贤臣。
禁闼:宫门,宫廷。
淮扬:淮河和扬州地区。
匆匆:匆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题为《送邓漕移帅扬州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送别邓漕前往扬州任职的场景。首句“碧幢红旆拥西风”,以鲜明的色彩和动态的“西风”形象地展示了邓漕出行的壮观场面,旗帜飘扬,秋风送行。接下来,“几点淮山落眼中”,通过寥寥数点淮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离的依依不舍之情。

“卧辙正看留使者,褰帷早已识元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邓漕的敬仰和对其才能的认可,暗示邓漕在过去的任职中已有显著成绩。“儿童骑竹迎并牧,父老封棠记召公”,通过描绘当地百姓的欢迎场景,展现了邓漕深受爱戴,连儿童和老人都对他充满期待。

最后两句“人望汲卿居禁闼,淮扬只恐又匆匆”,表达了人们对邓漕的期待和担忧,希望他能在扬州继续造福一方,但又担心他很快会被朝廷召回,流露出对邓漕去留不定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地方官员的期许。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送冯圆仲吏部出守邛州(其二)

锥末藏铦利,刀头惬寝兴。

为郎非白首,补郡有高能。

交分看前辈,离愁愧老僧。

亭亭望中塔,高处待重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送冯圆仲吏部出守邛州(其一)

战伐惊前日,安危决此时。

诸侯今有望,万里子何之。

市骏甘求骨,呼鹰苦待饥。

寸心悬日月,不为去来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刘子和教授赴赣州兼简府主洪景卢二首(其二)

藉甚书诗帅,中和正尔歌。

人留河内寇,帝念禁中颇。

馀事裒丁志,多闻重乙科。

固无官长骂,解使客毡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刘子和教授赴赣州兼简府主洪景卢二首(其一)

伊昔青衿地,于今绛帐师。

家声传叔赣,宦学类先之。

久已鸮音革,居然鳣服宜。

谁开丞相阁,此士独非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