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与臧奎推官联句题东楼

二陕三门境,江城想未胜。

早衙连庙鼓,夜市杂船灯。

乞任多朝市,忘归有海僧。

东楼仍更好,欲去又同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在陕西的三门关附近,我想那里的江城景色定然不凡。
清晨的官署与寺庙钟声相连,夜晚的市场则灯火通明,船只穿梭其中。
他乞求能在繁华的都市任职,却忘却了归乡,只有海僧的生活让他留恋。
东楼的景色依然优美,每次想要离去,却又忍不住再次攀登。

注释

二陕:指陕西的两个地区。
三门境:地名,可能指陕西境内的某个有三门关的地方。
江城:指河流旁的城市。
未胜:难以超越,形容景色优美。
早衙:清晨的官府办公时间。
庙鼓:寺庙的钟声。
夜市:夜间开放的市场。
船灯:船只上的灯火。
乞任:请求担任职务。
朝市:都市,繁华之地。
海僧:出家在海边的僧人,可能象征远离尘世的生活。
东楼:楼阁的名字,可能位于江边或城市东部。
更好:更加美好。
欲去:想要离开。
同登:一同攀登,也可能表示不舍。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三门地区独特的风貌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二陕三门境”点明了地理位置,暗示了环境的险要与壮丽。次句“江城想未胜”表达了诗人对江城景色的想象,认为这里或许不如眼前所见的景象优美。

“早衙连庙鼓”描绘了清晨官府的热闹,庙鼓声与早衙仪式相呼应,展现了当地生活的秩序井然。而“夜市杂船灯”则转而描绘夜晚的繁华,船只上的灯火与市场交易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乞任多朝市”表达了诗人对于在繁忙都市中任职的期待,反映出他对仕途的热忱。然而,“忘归有海僧”又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即使身在尘世,心中仍有出尘之念。

最后两句“东楼仍更好,欲去又同登”,诗人对东楼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同时流露出犹豫不决的情绪,似乎在权衡是否真的离开。整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诗人内心感受,展现了宋代江城的日常生活气息以及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95)

魏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字:仲先
  • 号:草堂居士
  • 籍贯:陕州陕县
  • 生卒年:960—1020

相关古诗词

三峰王耿殿丞将移陕下通理先已同袁刑部以唱和诗见寄因次前韵和酬二首(其二)

蜀出多才信不虚,淹翔犹未佩银符。

民间惠爱应长有,马上歌诗岂暂无。

休话卜邻来草泽,即看得路去蓬壶。

申湖公暇闲游地,贺监何须说鉴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三峰王耿殿丞将移陕下通理先已同袁刑部以唱和诗见寄因次前韵和酬二首(其一)

君移棠树民皆喜,我住东郊却懒誇。

拙性怕逢诗债主,病身愁见酒雠家。

郢词温润如丝雨,蜀纸鲜明似绮霞。

况是已经仙手和,点头空使角冠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上知府大同王太尉

履历三朝五十春,坐棠难见辍元臣。

分茅已是无双将,折桂兼为第一人。

郡邑暂时劳抚恤,华夷尅日望陶钧。

下车未暇求民瘼,先向东郊访隐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上知府石太尉二首(其二)

功名早岁立艰难,今日堪销费百般。

婢仆出来皆会乐,儿童生下便为官。

实封万户方应足,密赐千金旋已残。

辍坐棠间惭豹略,莫嫌拘束动嗟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