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其一)

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

欲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探讨了心灵与身体的本质以及自我认知的重要性。首先,“心本绝尘何用洗”,诗人提出心性本自纯净,无需外力清洗,暗示了内心的清净来自于内在的觉悟而非外界的修饰。接着,“身中无病岂求医”,进一步强调身体的健康并非依赖于外在的医疗手段,而是源于内心的和谐与平衡。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心与身的状态,引导读者思考内在世界的纯净与外在世界的治疗之间的关系。

“欲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则将话题引向更深层次的自我认识与觉醒。这里,“是佛非身处”意味着真正的佛性并非外在于我们,而是在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发现与觉醒。而“明鉴高悬未照时”则比喻在尚未真正洞察自我之前,如同高悬的明镜尚未照亮内心世界,暗示了自我探索与觉醒的过程。整首诗通过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句子,鼓励读者深入内心,寻找自我认知的真理,体现了佛教中关于内观与自我超越的思想精髓。

收录诗词(4)

智真(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其二)

明月分形处处新,白衣宁坠解空人。

谁言在俗解修道,金粟曾为长者身。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偈(其三)

忍仙林下坐禅时,曾被歌王割截肢。

况我圣朝无此事,只今休道亦何悲。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偈(其四)

敕命如雷下翠微,风前垂泪脱禅衣。

云中有寺不容住,尘里无家何处归。

形式: 偈颂 押[微]韵

句(其一)

山寺明媚木芍药,野田叫噪官虾蟆。

形式: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