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老亭

上相此忘荣,怡然物外情。

池光开小幌,山翠入重城。

野鸟窥华衮,春壶劳耦耕。

枕前双雁没,雨外一川晴。

解组金龟重,调琴赤鲤惊。

虽怀安石趣,岂不为苍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宰相已忘却世俗荣华,心满意足于自然之境。
池塘的波光映照着小窗,山色深深渗透进城墙。
野鸟好奇地打量华丽的官服,春天的壶酒慰劳辛勤的农夫耕作。
睡前,双雁消失在远方,雨后的天空一片晴朗。
解开官袍的束缚,金质的龟纽显得沉重,琴声响起,连赤鲤都为之惊动。
虽然内心向往谢安的隐逸生活,但怎能不顾及天下苍生。

注释

上相:宰相。
此忘荣:忘却世俗荣华。
怡然:心满意足。
物外情:自然之境。
池光:池塘波光。
小幌:小窗。
山翠:山色。
重城:城墙。
华衮:华丽官服。
耦耕:农夫耕作。
枕前:睡前。
双雁没:双雁消失。
雨外:雨后。
一川晴:天空晴朗。
解组:解开官袍。
金龟:金质龟纽。
调琴:弹琴。
赤鲤:赤鲤鱼。
安石趣:谢安的隐逸生活。
苍生:天下百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逸老亭》,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宁静画面。首句“上相此忘荣”表达了对高位者的超脱,诗人选择在逸老亭中忘却世俗的荣华。接下来,“怡然物外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享受着自然的恬静。

“池光开小幌,山翠入重城”通过描绘池塘倒映的光影和山色映入城中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清幽的环境。诗人观察到“野鸟窥华衮”,暗示自己身着简朴,与自然和谐共处。春日里,诗人与农夫一起劳作,体现了其亲民的生活态度。

“枕前双雁没,雨外一川晴”描绘了夜晚的宁静,雁影消失在远方,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诗人“解组金龟重,调琴赤鲤惊”表达卸下官职的轻松,弹琴声让水中赤鲤也为之惊讶,流露出归隐的乐趣。

最后两句“虽怀安石趣,岂不为苍生”表明诗人虽然向往像谢安那样淡泊名利的生活,但心中仍挂念着百姓,体现出儒家士大夫的责任感。整首诗以逸老亭为背景,展现了诗人超脱又不忘忧国的情怀。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

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

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

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

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

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

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

讵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

踪迹本羁单,登门二十年。

平生任愚拙,自进耻因缘。

忧患经多矣,疲驽尚勉旃。

凋零莺谷友,憔悴雁池边。

忽忽良时失,区区俗虑阗。

公斋每偷暇,师席屡攻坚。

善诲常无倦,馀谈亦可编。

仰高虽莫及,希骥岂非贤。

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

期无辱知己,肯逐利名迁。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答梅圣俞

寒日照穷巷,荆扉晨未开。

惊闻远方信,有客渡江来。

开缄复何喜,宛若见琼瑰。

一尔乖出处,未尝持酒杯。

官闲隐朝市,岁暮惨风埃。

音书日可待,春雁暖应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数诗

一室曾何埽,居闲俗虑平。

二毛经节变,青鉴不须惊。

三复磨圭戒,深防悔吝生。

四愁宁敢拟,高咏且陶情。

五鼎期君禄,无思死必烹。

六奇还自秘,海宇正休兵。

七日南山雾,彪文幸有成。

八门当鼓翼,凌厉指霄程。

九德方居位,皇猷日月明。

十朋如可问,从此卜嘉亨。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