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黑石渡》由清代诗人汤右曾所作,通过描绘邙山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首句“昨从邙山来,今从邙山去”,以“来”与“去”的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邙山作为背景,象征着永恒与不变,而人的行踪则显得短暂和易逝。
接着,“邙山朽骨万万古,惟有行人朝复暮”两句,将邙山的古老与永恒与人类的短暂生命形成鲜明对比。邙山上的“朽骨”代表了无数逝去的生命,而“行人朝复暮”则描绘了人们在时间长河中不断往返的场景,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无情。
“黄金蚀尽白石烂,蝼蚁三泉尚知处”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思考。黄金和白石的“蚀尽”与“烂”象征着物质世界的衰败,而蝼蚁虽小,却能感知地下深处的世界,暗示了生命在自然法则面前的渺小与坚韧。
最后,“我来欲酹酒一杯,落日荒荒下前渡”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感悟。他想要在夕阳西下之际,对着黑石渡祭奠一杯酒,寄托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的敬畏之情。夕阳的“荒荒”不仅描绘了景色的苍凉,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焉。
整首诗通过邙山这一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了对生命、时间、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