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书事十首(其四)

培塿无松柏,驾言出焉游。

读书与意会,却扫可忘忧。

尺蠖以时诎,其信亦非求。

得归良不恶,未归且淹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周围的土丘上没有松柏,我驾车出游寻找乐趣。
通过阅读领会书中的智慧,回家后打扫一下就能忘掉烦恼。
尺蠖虫有时弯曲,但它并不刻意追求这种形态。
能回家确实不错,即使还没回去,我也愿意暂时停留。

注释

培塿:小土丘。
驾言:驾车出行。
游:游玩。
意会:领悟理解。
却扫:打扫清理。
忘忧:忘却烦恼。
尺蠖:一种昆虫,身体弯曲。
诎:弯曲。
信:自然本性。
非求:并非刻意追求。
良:很好。
恶:不好。
淹留:逗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的《海康书事十首》中的第四首,主要表达了作者在海康(今广东海丰一带)的生活感受和心境。首句“培塿无松柏”描绘了周围的环境,暗示此处可能并非名胜之地,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沮丧,而是决定“驾言出焉游”,即驾车出游,寻求心灵的寄托。

接下来,“读书与意会”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来提升自我,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这使得他能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甚至可以“却扫可忘忧”,即通过读书扫除心中的忧虑。

“尺蠖以时诎”引用了尺蠖虫弯曲身体前进的形象,寓意人应顺应时势,适时屈服,但这并不是为了追求外在的信义,而是自然的态度。“其信亦非求”强调的是顺其自然,而非刻意追求。

最后两句“得归良不恶,未归且淹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的期待,认为回家是美好的,但他暂时还不急于回去,愿意在此地停留,享受当下。整首诗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乐于从书中寻找慰藉,同时又懂得顺应时势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海康书事十首(其三)

卜居近流水,小巢依嵚岑。

终日数椽间,但闻鸟遗音。

炉香入幽梦,海月明孤斟。

鹪鹩一枝足,所恨非故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海康书事十首(其二)

荔子无几何,黄柑遽如许。

迁臣不惜日,恣意移寒暑。

层巢俯云木,信美非吾土。

草芳自有时,鹎鵊何关汝。

形式: 古风

海康书事十首(其一)

白发坐钩党,南迁海濒州。

灌园以糊口,身自杂苍头。

篱落秋暑中,碧花蔓牵牛。

谁知把锄人,旧日东陵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满庭芳(其二)用前韵并寄

水满池塘,莺啼杨柳,燕忙知为泥融。

桃花流水,竹外小桥通。

又是一春憔悴,摘残英、绕遍芳丛。

长安远,平芜尽处,叠叠但云峰。

西湖,行乐处,牙樯漾鹢,锦帐翻红。

想年时桃李,应已成空。

欲写相思寄与,云天阔、难觅征鸿。

空凝想,时时残梦,依约上阳钟。

形式: 词牌: 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