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二首(其四)

名都少年子,金多矜富强。

连云起甲第,峨峨拟侯王。

外厩骈骐骥,侍女罗姬姜。

豪贵相经过,绮席飞琼觞。

醉言气凌人,欢乐殊未央。

嘲笑东邻士,晏食惟糟糠。

艳艳桃李花,随时逞妍芳。

岂知易零落,荣华安可常。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社会中贫富悬殊的景象,通过对比名都少年的奢华生活与普通百姓的艰苦日子,展现了当时社会阶层的鲜明差异。

诗中开篇“名都少年子,金多矜富强”,点明了主角的身份——名都中的少年,他们因财富而自傲,彰显出一种优越感。接着,“连云起甲第,峨峨拟侯王”描绘了这些少年在名都中建造豪华府邸,甚至比肩贵族侯王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他们追求极致奢华的心态。

“外厩骈骐骥,侍女罗姬姜”进一步展示了他们的财富与地位,马厩里停满了骏马,侍女们则来自各地的佳丽,这不仅象征着物质的丰富,也暗示了他们对美女的喜好和占有欲。随后,“豪贵相经过,绮席飞琼觞”描述了他们之间的社交活动,宴会上铺陈着华丽的桌布,美酒佳肴琳琅满目,体现了他们生活的奢华与享乐。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反思。“醉言气凌人,欢乐殊未央”描绘了他们在醉酒后的放纵与自大,以及无尽的欢乐,但同时也流露出一丝不安与虚幻感。“嘲笑东邻士,晏食惟糟糠”通过对比,揭示了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他们只能在夜晚(“晏食”)吃些粗劣的食物(“糟糠”),生活艰辛。

最后,“艳艳桃李花,随时逞妍芳。岂知易零落,荣华安可常”以自然界的花朵比喻人生,指出即使再美的事物也有凋谢的一天,暗示了富贵生活的短暂与不可持续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与思考。

收录诗词(252)

梁寅(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字:孟敬
  •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 生卒年:1303——1389

相关古诗词

拟古十二首(其五)

凤栖必孤桐,鹤集思高松。

飞翔择所止,羞与鹪鹩同。

踽踽贱贫士,混混常俗中。

节槩曾闵贤,言语班扬工。

被服常布褐,虚室生蒿蓬。

向非贤哲举,何以树勋庸。

形式: 古风

拟古十二首(其六)

芙蓉在江浦,亭亭艳清波。

虽云出淤泥,丽质良可嘉。

褰裳涉枉渚,凌风折芳花。

愿言赠君子,玩之比瑶华。

于时苟不惜,憔悴当奈何。

形式: 古风

拟古十二首(其七)

时违骨肉弃,位高仇怨亲。

离合心岂常,势利情所因。

君子羞薄俗,古风恐夷泯。

深知慕管鲍,轻怨羞张陈。

蕙荃不随化,球琳岂易磷。

结交英雄士,白首当如新。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拟古十二首(其八)

江海处卑下,百川皆赴之。

山木郁萧森,上竦无繁枝。

王侯称孤寡,惟恐婴菑危。

谨虚受众益,天道盈必亏。

周公下白屋,吐哺情孜孜。

孙子相强楚,禄丰心愈卑。

奈何闾阎子,往往多矜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