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子骏食波棱粥

朔风吹雪填庐屋,一味饥寒寻范叔。

绨袍安敢望故人,藜苋从来诳空腹。

近闻陶令并无储,不独鲁公新食粥。

波棱登俎称八珍,公子未应讥世禄。

山僧一食不过午,忍饥学道忘辛苦。

书生事业乃尔勤,夜然膏火穷今古。

要将五鼎同釜铛,箪瓢未可轻原生。

肉食纷纷固多鄙,吾宁且啜小人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宋代社会的贫富差距与道德观念。首句“朔风吹雪填庐屋”,描绘了严冬时节的寒冷景象,暗示了下层民众生活的艰辛。接着,“一味饥寒寻范叔”一句,借用了范睢的故事,表达了在饥寒交迫中寻求援助的愿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

“绨袍安敢望故人,藜苋从来诳空腹”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即使是最亲近的朋友也无法提供实质的帮助,只能以藜菜、苋菜等粗粮充饥,形象地展示了贫困生活的艰难。

“近闻陶令并无储,不独鲁公新食粥”则通过引用陶渊明和颜真卿的事例,指出即使是古代的隐士或官员,在特定时期也可能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贫困现象的探讨。

“波棱登俎称八珍,公子未应讥世禄”两句,对比了贵族奢华的生活与普通百姓的艰苦,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同时,也通过“公子未应讥世禄”的反问,暗示了对贵族生活不应过分指责的态度,体现了作者的道德考量。

“山僧一食不过午,忍饥学道忘辛苦”描述了僧侣简朴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为了修行而甘愿忍受饥饿,这与世俗的奢华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书生事业乃尔勤,夜然膏火穷今古”赞扬了读书人的勤奋学习,不分昼夜地探索古今知识,体现了对学问的尊重和追求。

最后,“要将五鼎同釜铛,箪瓢未可轻原生。肉食纷纷固多鄙,吾宁且啜小人羹”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不满,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同情。他主张无论贫富,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活,同时也批评了那些只关注物质享受而不顾他人疾苦的人。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深刻揭示了宋代社会的某些问题,展现了作者的道德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298)

苏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承之紫岩长句

乱山穷处闻鱼鼓,梵宇潭潭不知暑。

当时麻衣此卜居,自启山林著蓝缕。

飞空楼观惊造化,缥缈云间如帝所。

道人疑是有道者,己不求人人自许。

富儿争致千金多,贫者不辞筋力苦。

若非足指按大地,荒山坐变琉璃宇。

南阳持节奉诏归,夜上峥嵘携幕府。

是时六月火令炽,千骑解鞍人按堵。

登临岂为谢公赏,七子赋诗歌赵武。

长廊月出清风生,古殿无人铃独语。

公留三日看溪涨,白昼鱼虾落飞雨。

我昔千里上太行,身世飘零悲逆旅。

莫投紫岩稍自慰,欲扣僧房无可侣。

有来野饷苜蓿饭,主人对客羞贫窭。

何似元戎从掾吏,落日红旗照洲渚。

椎牛酾酒劳还役,号令三更传部伍。

君能笔力记其事,句法更如山峻阻。

一时豪放岂易得,况有幻怪供诗取。

归来尚可诧朋友,云梦青丘俱不数。

山川虽是风物殊,乐哉信美非吾土。

形式: 古风

信中惠竹以诗谢之

筚门生窦百不宜,大红艳紫无所施。

主人爱竹尤成癖,独欠此物如渴饥。

君家十亩等茨束,罗生川谷壤藩篱。

拣林许我恣所爱,有力夜负竹不知。

朝来窗影忽散乱,起看檐角风离披。

总干山立屹不动,高节白首贯四时。

我方病卧呼不醒,一篇忽得陈琳词。

头风去体未足道,岁寒非子当谁期。

明朝戢戢迸犀玉,请看箨龙头角奇。

千竿共战风雨夕,记取苗裔来葛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韵承之重九

庾郎自诳誇重九,北海常类客无酒。

肯教白发负黄花,不为虚名留岘首。

人生能换几星霜,我非石心与木肠。

乾愁漫解祇自慰,消长只系吾行藏。

弃书学剑犹有得,西斩楼兰北疏勒。

从军直到单于台,封侯万户何人哉。

图形未许凌图上,草檄观君试豪放。

山阴回时迹已陈,高阳大醉情何畅。

为君悲歌和哀筝,请君更草丽人行。

吴姬赵女两愁绝,一笑当时空目成。

行行且作归装束,子云校书入天禄。

一杯且复中圣贤,周南留滞谁我怜。

买田早约鸱夷子,相与躬耕不计年。

形式: 古风

不睡

四邻悄悄鼾殷床,惟有客梦不得长。

柴门独掩灯有晕,攲枕未熟背已芒。

四更山月来洞房,炯炯孤影射屋梁。

茅檐窸窣鼠自齧,烟树苍莽枭为祥。

海风萧萧振槁叶,溪声涖涖决废塘。

二三黄冠真可悯,空祠夜祷寒欲僵。

步虚声断翠微远,钟磬时款幽人堂。

山城寂寞消残漏,鼓角凄悲吟晓霜。

悬知此时我独觉,胡为百想悬肺肠。

鸡鸣世务纷如织,曷此顷刻聊坐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