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末年至宋代初期诗人刘兼所作的《中春登楼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悟。
首句“古今通塞莫咨嗟”,诗人开篇即表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提醒人们不必对过去或未来的变迁感到忧愁。接着,“谩把霜髯敌岁华”一句,诗人以自己白发苍苍的形象自喻,将个人的老去与岁月的更迭相联系,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无情、青春易逝的现实。
“失手已惭蛇有足,用心休为鼠无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过“失手”与“蛇有足”的对比,以及“用心”与“鼠无牙”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得失的反思和对努力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思考。这里既有对自身能力与命运局限性的承认,也有对付出与回报不总是成正比的现实的感慨。
“九天云净方怜月,一夜风高便厌花”两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对短暂美好的珍惜。月光皎洁、云层散去时的月景令人赞叹,而一夜大风后的花朵凋零,则让人心生惋惜。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与人生的无常联系起来,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的深刻体悟。
最后,“独倚郡楼人不会,钓舟春浪接平沙”两句,诗人以独自倚靠郡楼的姿态,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深沉。同时,通过“钓舟春浪接平沙”的景象,既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也暗示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最初的感慨与反思,逐渐转向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