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亲迎赋此赠行卒章聊遣鄙怀

混同江水秀可掬,李氏太师女如玉。

妇德妇功应夙成,施鞶施衽亦初熟。

舜华美艳年踰笄,未遭良匹求名族。

风流儒雅王家郎,燕食东床坦其腹。

纳币委禽六礼成,送车百两皆丹毂。

三星在天四月中,今夕何夕会花烛。

绸缪谨始待如宾,伉俪要终贵和睦。

且闻祁祁多娣媵,将见诜诜众似续。

我来乞盟阅八千,除馆又经融火六。

老母八十漫嗟予,男女有九赋采绿。

固知我后恤不遑,人岂无情捐骨肉。

万里一身秪自怜,其谁高义哀茕独。

况复恶疾屡缠绵,呼天耻作穷途哭。

因子告行遂赠言,勿忘旧学膺天禄。

形式: 古风

翻译

混同江水清亮可捧,李家太师的女儿如美玉。
妇德妇功应当早早养成,穿戴服饰也已娴熟。
舜华美貌已过及笄之年,还未遇到匹配的名门子弟。
风度翩翩的王家郎,宴席上坦然自若。
完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嫁娶之车皆是红色。
三颗星映照四月天,今晚何日,共赴花烛夜。
夫妻相敬如宾,始终重视和睦相处。
听说家中姐妹众多,未来子孙繁盛。
我来此地订盟,经历八千里程,又经六年战火。
母亲八十岁仍感叹我的到来,家中子女众多需养活。
深知未来责任重大,无人能顾及孤独。
万里之外孤身一人,只有自我怜悯。
更何况疾病缠身,羞于在绝境中哭泣。
借此机会告别,赠言不忘旧学,期待天赐福禄。

注释

混同江水:比喻女子的清纯美丽。
太师女:太师的女儿。
夙成:早成。
施鞶施衽:指女子的服饰。
舜华:女子名字。
笄:古代女子十五岁的成人礼。
王家郎:贵族子弟。
燕食东床:宴席上的场景。
纳币委禽:古代婚礼中的六个步骤之一。
三星在天:指春分时节。
花烛:结婚的喜烛。
绸缪:紧密缠绕。
如宾:像对待宾客一样。
伉俪:夫妻。
和睦:关系和谐。
祁祁:众多。
诜诜:形容子孙众多。
乞盟:订盟。
融火:战火。
老母:母亲。
赋采绿:指养家糊口。
恤不遑:无暇顾及。
捐骨肉:舍弃亲人。
怜:怜悯。
茕独:孤独。
恶疾:重病。
穷途哭:绝望的哭泣。
因子告行:因告别而说。
膺天禄:承受天赐的福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皓所作的《小王亲迎赋此赠行卒章聊遣鄙怀》,描绘了一段婚嫁场景,赞美了新娘的美貌与美德,以及新郎的风度和家族的繁荣。诗中通过“混同江水”、“李氏太师女”等意象,展现了女子的清纯如玉;“妇德妇功”、“施鞶施衽”则强调了女性的修养和礼仪。新郎“王家郎”出身名门,与新娘匹配得当,婚礼场面盛大,“三星在天”寓意佳期,而“绸缪谨始”表达了对婚姻的期待和重视。

诗人也提及了家庭的热闹和人口众多,以及自己对未来的忧虑,虽然家中人口众多,但自己年事已高,担心未来照顾不周。他以自身的经历感叹,表达出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对孤独无依者的同情。最后,他鼓励新人不忘旧学,珍惜天赐的福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感慨和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收录诗词(154)

洪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宋代词人

  • 字:光弼
  • 生卒年:1088~1155

相关古诗词

中秋

旧时相识惟明月,三五而盈盈又缺。

盈时常少缺常多,恰似人间足离别。

我今一别已三年,中秋三见望舒圆。

乌衣燕子尚得返,鸿雁正尔翔幽燕。

此时蟋蟀犹在宇,声声悲吟正独处。

耿耿不寐梦难成,翩翩蝴蝶亦辞去。

寒螀韵咽草木黄,金风恻恻奏清商。

援琴拟操明月吹,调高曲古转凄凉。

母曰嗟予久行役,宁知万里为羁客。

乌鹊南飞飞不高,愿为黄鹄无羽翼。

潇湘水阔影沉沉,鄂渚楼高兴又深。

明年此际知何处,再睹婵娟照客心。

形式: 古风

用韵赠傅学士兼述怀思古(其二)

万里求成质鬼神,频年虐执误斯民。

忘忧每藉杯中物,积闰频迎塞外春。

顾我蹒跚仍久困,观君慷慨岂长贫。

如闻近献升平录,应述修和勉主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白马渡

国步日多事,霜露任沾衣。

留落十五年,至今方北归。

缭绕一万里,人物太半非。

昔时渡盟津,宾从争扶持。

兹辰渡白马,阴曀日无辉。

一酎祈利涉,冯夷莫予违。

惊秋感叶脱,况乃思鲈肥。

父老行叹息,风雨仍霏微。

夜投胙城宿,百里即王畿。

遥望一惆怅,何当拜天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