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

金华之高,其色苍苍。维华降神,生何及王。

维王及何,文公孙子。天子是师,斯文之纪。

翼翼王子,教行于东。思乐东州,舞雩之风。

东人之子,其来秩秩。是追是琢,是进是服。

有车班班,有来自东。子曰予耄,落此新宫。

新宫岩岩,佩玉翩翩。毋曰予耄,而将闭关。

自古在昔,圣贤有作。七十之龄,德烈方恪。

于时阿衡,一德之书。于时尚父,犹蟠之居。

于时宣尼,从心不踰。六籍是正,三千其徒。

百里何为,亦显其君。武公九十,懿戒维新。

屹屹王子,三寿作朋。视彼霸侯,曾是足论。

嵬嵬王子,我人所宗。维北有斗,维岱在东。

亹亹王子,毋遏来学。是洁是进,亦审亦度。

毋信其言,省其退私。毋晦其明,而左右咨。

明明天子,宅此四国。寤寐幽人,旌旄币帛。

北山之阳,其及王子。毋然遁思,孤我帝祉。

帝心孔翼,帝民孔棘。盍浚其源,而沛其泽。

穆穆王子,毋靳尔猷。以永斯文,邦家之休。

吉甫作颂,其诗孔陋。相彼兕觥,以介眉寿。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赞美了鲁斋先生的高寿与学问,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鲁斋先生如同金华山般高峻,其颜色苍翠,象征着他的品德和学问的深厚。诗中提到鲁斋先生是文公的后代,为天子的老师,教导着东州的学子,传承着儒家的礼乐文化。

诗中还提到了鲁斋先生的弟子们勤奋学习,追求学问,他们乘坐着华丽的车辆,从东方而来,向鲁斋先生求教。鲁斋先生在九十岁时,依然精神焕发,教导着后辈,成为众人景仰的对象。诗中引用古代圣贤如阿衡、尚父、宣尼的例子,强调了鲁斋先生的道德与学问的卓越。

诗中也提到了鲁斋先生的影响力,不仅在学术上,也在政治上,他教导的弟子中有武公这样的君主。诗中还提到鲁斋先生如同北斗星一般,指引着后辈的学习之路,他的智慧和学问如同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滋润着国家与人民。

最后,诗人金履祥以自己的身份,表达对鲁斋先生的敬仰之情,并希望鲁斋先生能继续传授学问,让这份文化得以长久流传。整首诗充满了对鲁斋先生的赞美和敬意,展现了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收录诗词(86)

金履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郑北山之元孙扁其楼王适庄为书北山之英四字求跋为作诗

北山之高,屹屹南州。北山之英,尔公尔侯。

诞此郑公,维国之器。有伟其才,有奇其气。

不屑以洁,不震以强。权不离义,锻不柔刚。

戎始归疆,人喜公虑。谓戎未觉,亟固我圉。

既藩既宣,左秦右川。北仇方睦,西戎独严。

壮兹远猷,卓兹伟志。一时之英,而不大试。

高牙大纛,虎节铜符。东将宽民,乃公所馀。

相维权奸,公以才忌。濒死荒陲,非公所悸。

孰是叔季,而有斯人。孰是北山,而落其英。

嗟我思公,去之百岁。思莫见之,见其后裔。

维公之英,育多闻孙。尚继其志,而世其声。

亦有适庄,景尔家世。北山之英,表此大字。

北山之英,郑公之人。仰止攸同,矧其后昆。

吉甫作颂,勉尔闻孙。郑公是似,北山之英。

形式: 四言诗

挽莲塘吴孺人(其二)

题汪功父所藏画卷。

形式:

吉祥草

得名良不恶,潇洒在山房。

生意无休息,存心固久长。

风霜徒自老,蜂蝶为谁忙。

岁晚何人问,山空暮雨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银树道上客怀(其二)

破舆不忍登,恐负看山眼。遥程入荒夐,栈道践?嵼。

蹇载亦徒劳,登顿资笑莞。

气馁不足苏,只得仰酒盏。

暂免极寒侵,围春想歌板。

何当位经纶,尽把凹凸刬。

形式: 古风 押[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