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赠宣州亢拾遗

传骑一何催,山门昼未开。

高人终避世,圣主不遗才。

坐次欹临水,门中独举杯。

谁为旦夕侣,深寺数僧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骑马的人为何如此匆忙,山门直到白天还未打开。
高尚的人选择隐居避世,圣明的君主不会遗漏贤才。
座位倾斜靠近水面,独自在门前举杯饮酒。
谁会成为我早晚的伴侣,只有深寺里的几个僧人会来。

注释

传骑:骑马之人。
一何:多么。
催:催促。
山门:寺庙的大门。
昼未开:白天尚未开启。
高人:品德高尚的人。
终避世:始终避开尘世。
圣主:圣明的君主。
遗才:遗漏人才。
坐次:座位。
欹:倾斜。
临水:靠近水面。
独举杯:独自举杯。
旦夕侣:早晚的伴侣。
深寺:深藏在山中的寺庙。
数僧来:有几个僧人前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高人的生活景象和心境。开篇“传骑一何催,山门昼未开”表明时间紧迫,但山门尚未打开,这里“传骑”可能指的是外界的信息或是官府的使者,而“山门”则是隐逸之人所居住的深山之中。这样的对比设置,既突出了世俗世界的急促与自然山林的宁静,也反映了高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和超然。

接着,“高人终避世,圣主不遗才”进一步强调了高人的选择,他决定远离尘嚣,而“圣主”则是对君主的尊称,表明即便隐逸之人,也被圣明的君主所赏识,这里的“不遗才”暗示着隐逸者并非无能之辈,只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坐次欹临水,门中独举杯”则是对高人的生活状态的具体描绘,他坐在水边,享受着清幽的自然景色,而“门中独举杯”,则可能是一种独自品酒的情形,或许是在思考人生,或是感怀时光。

最后,“谁为旦夕侣,深寺数僧来”表达了高人或诗人的疑问,他询问在这样寂静的环境中,有谁能够成为他的知音伴侣。随后“深寺数僧来”,则可能是对这个问题的一种回答,即使是在深山古寺,也会有少数僧侣前来造访,这里或许隐含着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理解。

总体来说,诗中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流露出对知音难求的渴望,以及对精神交流的向往。

收录诗词(99)

项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晚唐著名诗人。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字:子迁
  • 籍贯: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

相关古诗词

鲤鱼

似龙鳞又足,只是欠登门。

月里腮犹湿,泥中目未昏。

乞锄防蚁穴,望水写金盆。

他日能为雨,公田报此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赠金州姚合使君

为郎名更重,领郡是蹉跎。

官壁题诗尽,衙庭看鹤多。

城池连草堑,篱落带椒坡。

未觉旗幡贵,闲行触处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赠道者

晏来知养气,度日语时稀。

到处留丹井,终寒不絮衣。

病乡多惠药,鬼俗有符威。

自说身轻健,今年数梦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忆朝阳峰前居

每忆闲眠处,朝阳最上峰。

溪僧来自远,林路出无踪。

败褐黏苔遍,新题出石重。

霞光侵曙发,岚翠近秋浓。

健羡机能破,安危道不逢。

雪残猿到阁,庭午鹤离松。

此地虚为别,人间久未容。

何时无一事,却去养疏慵。

形式: 排律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