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的《飞来寺留题》。诗中描绘了诗人二十年后再次造访飞来寺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首句“廿年湖海漫夷犹”,诗人以“廿年”概括了漫长的时间跨度,用“湖海”象征广阔的世界,而“夷犹”则表达了在这漫长岁月中的犹豫与彷徨,暗示了诗人过去经历的种种波折和内心的挣扎。
接着,“频过飞来忆旧游”一句,点明了诗人多次造访飞来寺的情景,通过“忆旧游”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预示着这次访问将带来新的感受和思考。
“往日僧徒还岁月,重来陵谷变春秋。”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将“往日”与“重来”、“僧徒”与“陵谷”、“岁月”与“春秋”相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无常。
“犀沉猿去名空在,洞古云深境自幽。”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犀沉猿去”这一具体的景象,象征着物是人非、繁华落尽的沧桑感。“洞古云深”则描绘出飞来寺所在环境的幽静与神秘,与上文的变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与永恒的向往。
最后,“欲识西方真面目,寒潭不与峡江流。”这两句诗以“识西方真面目”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本源或某种理想状态的追求。而“寒潭不与峡江流”则以寒潭之水不随峡江之流,象征着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当下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变化、真理和自我追求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