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桂花

残暑天香已报秋,微凉开遍小山幽。

催花白帝疑何早,赠别黄姑不可留。

鹫岭暗随流火坠,蟾宫先照井梧愁。

窦家子弟多年少,才度金风插满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七月桂花》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月份桂花盛开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季节变换与情感寄托。

首句“残暑天香已报秋”,以“残暑”点明夏日余热未尽,而“天香”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巧妙地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与桂花的香气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由夏入秋的过渡感。

“微凉开遍小山幽”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凉意,同时“小山幽”三字不仅描绘了桂花生长的环境,也暗示了一种静谧、幽深的氛围,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催花白帝疑何早,赠别黄姑不可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白帝”(古代神话中的司秋之神)和“黄姑”(传说中的仙女)赋予了情感色彩,表达了对桂花早开的惊讶与对离别的不舍,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鹫岭暗随流火坠,蟾宫先照井梧愁”中,“鹫岭”与“流火”、“蟾宫”与“井梧”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高耸的山岭,后者是低矮的梧桐树,一明一暗,一高一低,形象地展现了季节变化对不同景物的影响,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窦家子弟多年少,才度金风插满头”一句,以“窦家子弟”象征年轻的生命,通过“金风”(秋季的风)的吹拂,形象地描绘了桂花在秋季盛开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青春的美好与短暂,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桂花盛开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变化,还蕴含了诗人对时间、生命、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舟中瓶花

采得山英满,携来画舫宜。

藻文涵棐几,香影荡军持。

照水鱼潜戏,移春蝶未知。

蓬窗纱髣髴,烟雨隔疏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莳菊四首(其一)

傲质谙风雨,严霜亦感私。

故人耽水石,山客卧喧卑。

雁白荒江上,天寒古墅时。

苍茫隐秋草,篱落未深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莳菊四首(其二)

老圃秋容淡,霜黄压短篱。

买山栽乱石,浇月剪丛枝。

香入孤根细,天留晚节奇。

萧条吹野服,园绮故相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莳菊四首(其三)

满天黄叶下,未识是林皋。

芳草缘幽巷,茅斋卧短蒿。

采之如送酒,插以代登高。

月下频行圃,终宵人影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