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赠吹箫东原赵生

千古虞韶,凤凰飞去,太平雅曲谁传。

有碧琼霜管,犹似当年。

妙处风流几许,待试问、天外飞仙。

西州客,心边赚得,一味春偏。

清秋画栏高倚,屏金缕红牙,羯鼓湘弦。

倩玉觞唤起,悲壮清圆。

袅袅余音未了,正夜静、月上寒天。

青灯外,有人无语凄然。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押[先]韵

翻译

自古以来的虞韶乐曲,凤凰飞逝,这优雅的太平之音还有谁来传承。
仍有碧绿如琼瑶的笛子,仿佛还是当年的模样。
它的美妙之处难以言表,想要问那来自天外的仙人。
西州的旅人,被这音乐深深打动,只觉春天的气息特别浓厚。
在清凉的秋日,倚靠在画栏旁,听着金丝编成的琴瑟和羯鼓的旋律。
请美人用玉杯唤起这悲壮而清脆的乐章。
余音袅袅,夜深人静,月光洒满寒冷的天空。
青灯之外,有人默默无言,心中充满凄凉。

注释

千古:自古以来。
虞韶:古代的音乐。
凤凰:象征吉祥的神鸟。
飞去:消失不见。
碧琼霜管:绿色如琼瑶的笛子。
当年:过去的时光。
妙处:美妙之处。
风流:优美, 风雅。
天外飞仙:传说中的仙人。
西州客:远方的客人。
赚得:赢得, 感动。
一味春偏:只觉得春天格外浓厚。
清秋:清凉的秋天。
画栏:雕饰的栏杆。
屏:屏风。
金缕红牙:金色丝线装饰的乐器。
玉觞:玉制酒杯。
悲壮清圆:悲壮而旋律圆润。
袅袅:悠长。
余音未了:乐声还在回荡。
夜静:夜晚寂静。
寒天:寒冷的天空。
青灯:油灯。
无语凄然:沉默而感伤。

鉴赏

这首元代刘敏中的《凤凰台上忆吹箫·赠吹箫东原赵生》是一首词,以凤凰台为背景,表达了对吹箫艺术的赞美和对赵生技艺的怀念。开篇“千古虞韶,凤凰飞去”借用了凤凰之典故,象征着赵生吹箫技艺的高超,如同古代的音乐盛事。接着,“碧琼霜管”描绘了箫声的清冷优美,仿佛能穿越时空,唤起当年的繁华。

“妙处风流几许”赞美了赵生吹箫的神韵与风采,而“待试问、天外飞仙”则进一步强调其超凡的艺术境界。下片写到在清秋画栏旁,赵生的演奏如画,金缕红牙、羯鼓湘弦交织出悲壮而清圆的旋律,引人入胜。

“袅袅余音未了”形象地刻画了赵生吹箫的余音绕梁,夜晚的寂静和月光的寒意更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最后,“青灯外,有人无语凄然”以孤独的青灯照影,烘托出听者被深深打动后的寂寥与感伤,展现了词人对赵生技艺的深深敬仰和对音乐情感的共鸣。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对吹箫艺术的深情赞美。

收录诗词(148)

刘敏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卓异不凡,曾任中书掾、兵部主事、监察御史等职,因弹劾秉政的桑哥,辞职归乡。后又入为御史、御史都事、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洒、翰林学士承旨等,还曾宣抚辽东山北,拜河南行省参政等。一生为官清正,以时事为忧。敢于对贵□横暴绳之以法,并上疏指陈时弊。仕世祖、成宗、武宗三朝,多为监察官,受到皇帝的嘉纳

  • 字:端甫
  • 籍贯: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
  • 生卒年:1243~1318

相关古诗词

太常引.忆归

无穷尘土与风涛。名利两徒劳。解印便逍遥。

算只有、渊明最高。

小窗幽圃,种兰栽菊,心远气应豪。海上摘蟠桃。

不许见、秋霜鬓毛。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忆秦娥.书合曲诗卷

秋萧索。秋来不奈情怀恶。情怀恶。

西风一曲,醉乡寥廓。宫声自与商声约。

珠喉玉管都忘却。都忘却。行云不散,月高山阁。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木兰花慢

妙年勋业在,正千载、会风云。

有横槊新诗,投壶雅唱,将武儒文。

风流圣朝人物,算锦衣、难避软红尘。

琼岛羽林清晓,紫垣星月黄昏。悠悠轩旆下东秦。

宾客满于门。看戏彩萱堂,挥金置酒,和气回春。

平生事,忠与孝,但图忠、云路莫因循。

此去秋光正好,龙墀再荷新恩。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此声何所似,似琴语、更琅然。

问太古遗音,承平旧曲,谁为君传。

知音素蛾好在,只向人怀抱照人圆。

一笑青云公子,不应犹有尘缘。松间玄鹤舞翩翩。

山鬼下苍烟。正闭户焚香,流商泛角,非指非弦。

华堂静无俗客,算风流、未减竹林贤。

何日西窗酒醒,听君细泻幽泉。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