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看经赠诸道侣

右眼昏花左足风,金篦石水用无功。

不如回念三乘乐,便得浮生百病空。

无子同居草庵下,有妻偕老道场中。

何烦更请僧为侣,月上新归伴病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右眼模糊左脚病痛,使用金篦石水治疗也无效。
不如转而专心修习佛教的三乘法,就能让一生的烦恼病痛都消散。
没有孩子与我同住草庵之下,有妻子陪伴在道场中共同度过晚年。
无需再邀请僧侣作伴,月光下的新僧侣归来,足以陪伴病弱的老翁。

注释

右眼:指眼睛视力不好。
昏花:模糊不清。
左足:左脚。
风:这里指疾病。
金篦石水:古代的一种眼科治疗方法。
三乘乐:佛教术语,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意指不同的修行路径。
浮生:指短暂的人生。
百病空:所有烦恼和疾病都消除。
无子同居:没有子女一起生活。
草庵:简陋的草屋,这里指修行者的住所。
偕老:相伴到老。
道场:佛教修行的场所。
何烦:何必麻烦。
更请:再请。
僧为侣:僧侣作伴侣。
侣:同伴。
月上新归:新来的僧侣月夜归来。
病翁:指诗人自己,年老多病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创作的《病中看经赠诸道侣》。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因病而深刻体会到佛法的智慧,并对生活有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思考。

"右眼昏花左足风,金篦石水用无功。"

开篇两句,诗人描绘出自己的身体状况,右眼模糊不清,左脚受到风邪的侵袭,而使用了金针石药却没有丝毫效果。这不仅反映了当时医疗条件的有限,也展示了诗人对现实治疗无效的无奈感受。

"不如回念三乘乐,便得浮生百病空。"

接着,诗人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疾苦的境界,通过回想佛法中的“三乘”(声闻乘、缘觉乘和大乘)之乐,可以超越尘世的一切痛苦,让所有的病痛仿佛都不存在了。这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信仰与理解。

"无子同居草庵下,有妻偕老道场中。"

此处,诗人描写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无子的平静共居,以及有伴侣的岁月流转,都在自然之中寻找到了宁静与和谐。这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方式的向往。

"何烦更请僧为侣,月上新归伴病翁。"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不再需要请求僧侣陪伴,只是在月光之下,与病痛共度时光。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接受与顺应,也是对佛法智慧的一种实践。

整首诗通过对身体不适、对治疗无效的反思,以及对佛教智慧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在病中寻找精神慰藉和超越尘世苦难的过程。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禅意的作品。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

天禄阁门开,甘泉侍从回。

图书皆帝籍,寮友尽仙才。

骑省通中掖,龙楼隔上台。

犹怜病宫相,诗寄洛阳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病中辱崔宣城长句见寄兼有觥绮之赠因以四韵总而酬之

刘桢病发经春卧,谢朓诗来尽日吟。

三道旧誇收片玉,一章新喜获双金。

信题霞绮缄情重,酒试银觥表分深。

科第门生满霄汉,岁寒少得似君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病中数会张道士见讥以此荅之

亦知数出妨将息,不可端居守寂寥。

病即药窗眠尽日,兴来酒席坐通宵。

贤人易狎须勤饮,姹女难禁莫慢烧。

张道士输白道士,一杯沆瀣便逍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病后寒食

故纱绛帐旧青毡,药酒醺醺引醉眠。

斗擞弊袍春晚后,摩挲病脚日阳前。

行无筋力寻山水,坐少精神听管弦。

抛掷风光负寒食,曾来未省似今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