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四首(其二)

苦热诚知处处皆,何当危坐学心斋。

海螯要共诗人把,溪月行遭雾雨霾。

乡国飘零断书信,弟兄流落隔江淮。

便应筑室苕溪上,荷叶遮门水浸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翻译

深知酷暑无处不在,何时能静心学习呢?
希望能与诗人共享海螯,但溪边月色常被雾雨遮蔽。
身处异乡,书信断绝,兄弟流离于江淮两岸。
我应该在苕溪边建屋,让荷叶遮挡门扉,台阶浸润在水中。

注释

苦热:酷暑。
诚知:深知。
危坐:静心。
心斋:静心学习。
海螯:大海中的大虾。
诗人:文学爱好者或友人。
溪月:溪边的月色。
雾雨霾:雾和雨的遮蔽。
乡国:故乡。
飘零:漂泊无定。
断书信:书信中断。
弟兄:兄弟。
流落:分散。
隔江淮:分隔在长江和淮河两岸。
筑室:建造房屋。
苕溪:浙江的一条河流。
荷叶:荷花的叶子。
水浸阶:台阶被水淹没。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象的诗句,其风格典型地体现了北宋文学家苏轼先生的深邃情感与独特意境。从“苦热诚知处处皆”开始,诗人即刻画出一个酷热难耐的夏季场景,人们无不为炎热所困扰。紧接着,“何当危坐学心斋”则透露出诗人对知识与修养的渴望,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心灵慰藉之地。

“海螯要共诗人把”一句,运用了海螯(一种甲壳类动物)的形象,暗示着诗人在炎热之中仍不忘文学创作的执着与坚持。随后,“溪月行遭雾雨霾”描绘了一幅夏夜溪谷中迷雾纷飞、月光被遮掩的景致,这既是自然景观的写照,也象征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沉郁。

“乡国飘零断书信,弟兄流落隔江淮”两句,则表达了对家国之思念以及兄弟离散的哀愁。这里的“乡国”、“弟兄”,都是诗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

最后,“便应筑室苕溪上,荷叶遮门水浸阶”一段,则是诗人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在炎热之中,他希望能建造一个宁静的居所,就在苕溪之上,用荷叶遮掩门窗,以此隔绝外界的喧嚣,让心灵得以平静。水浸阶,也许是夏雨绵绵带来的景象,更增添了一份凉爽与清新。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苏轼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四首(其三)

紫蟹鲈鱼贱如土,得钱相付何曾数。

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

运肘风生看斫鲙,随刀雪落惊飞缕。

不将醉语作新诗,饱食应惭腹如鼓。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四首(其四)

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

楼中煮酒初尝芡,月下新妆半出帘。

南郭清游继颜谢,北窗归卧等羲炎。

人间寒热无穷事,自笑疏顽不受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与王郎夜饮井水

吴兴六月水泉温,千顷菰蒲聚斗蚊。

此井独能深一丈,凛然如我亦如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次韵李公择梅花

诗人固长贫,日午饥未动。

偶然得一饱,万象困嘲弄。

寻花不论命,爱雪长忍冻。

天公非不怜,听饱既喧鬨。

君为三郡守,所至满宾从。

江湖常在眼,诗酒事豪纵。

奉使今折磨,清比于陵仲。

永怀茶山下,携妓修春贡。

更忆槛泉亭,插花云髻重。

萧然卧灊麓,愁听春禽哢。

忽见早梅花,不饮但孤讽。

诗成独寄我,字字愈头痛。

嗟君本侍臣,笔橐从上雍。

脱靴吟芍药,给札赋云梦。

何人慰流落,嘉蘤天为种。

杯倾笛中吟,帽拂果下鞚。

感时念羁旅,此意吾侪共。

故山亦何有,桐花集么凤。

君亦忆匡庐,归扫藏书洞。

何当种此花,各抱汉阴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