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虞沧江提刑(其三)

自得沧江胜,归来伴鹤龟。

晚年尤好易,暇日且论诗。

欲问更生佛,非关二竖医。

诸生毋拭袂,公训有馀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晚年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自得沧江胜,归来伴鹤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他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沧江之胜可能是指某一次游历中的美好体验,“伴鹤龟”则象征着宁静、长寿的生活。

“晚年尤好易,暇日且论诗”显示了诗人在晚年对道家哲学的倾心,以及他闲暇时光里喜欢讨论诗歌,这些都是古代文人常有的雅兴。这里的“易”可能指的是《易经》,代表着对生命智慧和宇宙规律的探究。

“欲问更生佛,非关二竖医”一句颇为深奥,其中“更生佛”可能是指对生命轮回或永恒之道的追求,而“非关二竖医”则表明诗人认为这些问题不是靠普通的医学知识可以解答的,“二竖医”通常指的是古代医疗中的两种方法,即用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这里似乎在强调对生命深层次追求不能仅凭世俗智慧。

最后两句“诸生毋拭袂,公训有馀师”则是在劝导后学不要轻易质疑前人留下的知识和智慧,而应当虚心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这里的“毋拭袂”意味着不应该随意抹去或忽视,“公训有馀师”则强调了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哲学智慧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于生命意义与价值追求的思考。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挽虞沧江提刑(其二)

隼旟三易守,骃辔两观风。

欲扫龙庭穴,犹参虎幄弓。

草馀周圄绿,粟积汉屯红。

野渡方横棹,俄成夜壑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挽虞沧江提刑(其一)

南渡称名相,西来见嫡孙。

蜀珍交友盛,雍国典刑存。

桂苑连鸣鹿,枫宸拟簉鹓。

平生经济略,雅志在中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挽蜀帅赵侍郎(其一)

蜀赖宗臣力,剑光星斗高。

位才登豹尾,身几付鸿毛。

节概公何慊,时艰运适遭。

岷山如不坏,难泯此忠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挽肇庆胡守(其二)

里闬游从早,江淮契阔稠。

勤君分月驾,共我济风舟。

日者言犹在,辰乎叹莫留。

佳城云水隔,老泪逐江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