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晋卿都尉荼蘼二绝句(其二)

后圃荼蘼手自栽,清于芍药酽于梅。

旧来诗客今无几,三臭馨香懒举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后院的荼蘼是我亲手种植的,它的香气比芍药更清新,比梅花更浓郁。
过去的文人墨客已经不多了,现在的人们对书香、墨香、酒香都提不起兴趣,懒得举杯共赏。

注释

后圃:园子的后面。
荼蘼:一种花,夏季盛开,有香气。
自栽:自己种植。
清于:比...更清新。
芍药:一种观赏植物,有鲜艳的花朵。
酽于:比...更浓郁。
梅:梅花,冬季开花,有清香。
旧来:过去。
诗客:诗人或者爱好文学的人。
今无几:现在已经很少了。
三臭:这里指书香、墨香和酒香。
馨香:香气。
懒:懒得。
举杯:端起酒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和王晋卿都尉荼蘼二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人以个人种植的荼蘼花为题材,通过对比表达对时过境迁、文人凋零的感慨。

"后圃荼蘼手自栽",描绘了诗人亲手在后园种植荼蘼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花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致入微。荼蘼花虽不及芍药艳丽,梅香浓郁,但诗人却认为它自有其清新高雅之处。

"清于芍药酽于梅",进一步强调了荼蘼花的特质,它比芍药更清淡,比梅花更醇厚,诗人借此寓言自己的品性或心境,可能是淡泊名利,或是内敛深沉。

"旧来诗客今无几,三臭馨香懒举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文人墨客相聚吟咏的怀念,以及对如今文坛寥落的感叹。"三臭"在这里指酒、肉、菊三种常用于文人雅集的物事,诗人因感伤人事变迁,即使面对香气四溢的美酒佳肴也提不起兴致。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怀,流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淡淡哀愁,体现了宋词中常见的怀旧与感慨之情。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二)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五绝

终日舟行花尚多,清香无奈着人何。

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桨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一)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五绝

南国家家漾綵?,芙蕖远近日微明。

梁山泊里逢花发,忽忆吴兴十里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四)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五绝

花开南北一般红,路过江淮万里通。

飞盖靓妆迎客笑,鲜鱼白酒醉船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五)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五绝

菰蒲出没风波际,雁鸭飞鸣雾雨中。

应为高人爱吴越,故于齐鲁作南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