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纲所作,名为《次韵苏养直破虏谣》。诗中描绘了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豪迈,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首句“旌旗千里照江红”,以鲜艳的色彩和广阔的视野,展现了军队行进时的壮观景象,旗帜在千里江面上映照出一片红色,渲染出战争的激烈与紧张氛围。
接着,“学语小儿争挽弓”一句,通过儿童争抢拉弓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全民皆兵、人人参与备战的场景,体现了战争的广泛动员和全民抗敌的决心。
“春风江岸草无际,马蹄踏遍青茸茸”描绘了一幅春日江边的生机勃勃之景,与前文的战争场面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战争结束后大地恢复和平与生机的愿景。
“将军面作石棱紫,百万胡群阵前死”则直接描绘了将军的英勇形象和战争的残酷,将军的面容如同紫色的岩石棱角,透露出坚毅不屈的精神;百万敌军在战场上倒下,彰显了战争的惨烈。
“游魂假息度长江,京观应惭望西浒”描述了战后敌军残余力量的逃亡,以及对胜利者的敬仰与敬畏之情,京观是古代战争后堆积敌尸的高地,此处用以象征胜利者的威严。
“苏侯笔力壮三军,破虏长谣入眼惊”赞扬了苏养直的文采与军事才能,他的诗歌激励了三军士气,使人们在胜利的喜悦中感到震撼。
最后,“何当更献中兴颂,坐看万国朝神京”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复兴与统一的期待,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颂歌献给国家,让万国归顺,共同朝拜神京,展现出对国家强盛与和平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豪迈,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深深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