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昔年西石一茅亭,多少名贤口血成。
待得奄儿咋舌死,不能兵火又支撑。
这首诗是清代思想家黄宗羲所作的《先忠端公祠堂落成王明府蒿伊命广文沈令辰摄二月丁祭(其一)》中的片段。诗人以昔年的西石茅亭为背景,感慨万千。他提及了这个地点曾见证了众多名贤的艰辛付出,他们的智慧和努力甚至是以口舌之争(可能指辩论或言辞斗争)的形式体现,这些争论可能关乎国家大义或道义原则。
"昔年西石一茅亭"描绘了历史的沉淀,暗示着这里曾有过激烈的讨论与思想碰撞;"多少名贤口血成"则形象地表达了那些贤者为了真理或正义不惜唇枪舌剑,甚至可能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待得奄儿咋舌死"中的"奄儿"可能暗指权奸小人,"咋舌死"形容他们被揭露或挫败后的结局;而"不能兵火又支撑"则进一步强调了即使面对小人的威胁和战火的可能,那些名贤的精神仍然坚韧不拔,继续支撑着道义的传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遗迹和名贤的事迹,表达了对忠诚与坚持道义者的敬仰,以及对邪恶势力终将被战胜的信念。
不详
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一字德冰,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镫暗香销四十年,不妨破屋带林泉。
西山之薇汨罗水,便是《招魂》第一篇。
黄竹浦间几劫灰,祠门正对舜江开。
土人不识忠魂返,但讶天边雪浪来。
一瓣香来自紫宸,风和日美庙堂新。
野人争说前朝事,赴狱当年亦丙寅。
膝下抛离六十年,音容只在梦魂间。
塑来未必能相似,尚有怜儿旧日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