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略秀才以七言四韵诗为寄辄敢酬和幸惟采览

本无高亮似阳城,但爱松风入耳声。

五亩自开林下隐,一尊聊敌世间名。

交谈不远樵农客,弄翰慵誇子墨卿。

异日青冥肯回顾,夫君门族旧和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并无高人一等的光芒,却独爱松风拂过耳边的声音。
在自家五亩林下过着隐居生活,一杯酒足以抵挡世间的浮名。
与附近的樵夫农人亲切交谈,提笔写字懒得夸耀文采。
将来若能飞上青天回首,望见的将是夫君家族世代和睦相处的情景。

注释

本无:原本没有。
高亮:显眼出众。
似:像。
阳城:古代地名,这里比喻高人。
但爱:只爱。
松风:松树间的风。
入耳声:拂过耳边的声音。
五亩:五亩地,古时一户人家的常用面积。
自开:独自开辟。
林下隐:隐居于树林之下。
一尊:一杯。
聊敌:姑且抵挡。
世间名:世间的名声。
交谈:交谈。
不远:附近。
樵农客:樵夫和农人。
弄翰:挥毫泼墨。
慵誇:懒于夸耀。
子墨卿:子墨这样的才子。
异日:将来有一天。
青冥:青天。
肯回顾:愿意回头看。
夫君:丈夫。
门族:家族。
旧和羹:世代和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他以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为题材,展现了秀才虢略寄来的七言四韵诗引发的回应。首句“本无高亮似阳城”,诗人自谦地说自己没有阳城(唐代名士阳城)那样的高洁之名,但强调了对清静生活的热爱,喜欢松风的声音。接着,“五亩自开林下隐”描绘了诗人隐居于林下的生活,五亩之地足以让他远离尘世纷扰,享受宁静。

“一尊聊敌世间名”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借酒排遣对世间名声的追逐。在与乡间樵农的交谈中,“交谈不远樵农客”体现了诗人与百姓的亲近和朴素的人际关系。而“弄翰慵誇子墨卿”则表明诗人不愿炫耀文采,更愿意沉浸在书法的乐趣中。

最后两句“异日青冥肯回顾,夫君门族旧和羹”寄寓了诗人对未来可能的仕途有所期待,希望有一天能被朝廷重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表达了对家族传统美德的坚守,即和睦相处,共同为社会和谐尽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理想,展现了林逋淡泊名利、亲近自然、重视亲情和家风的品格。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细眉双耸敌秋毫,冉冉芳园日几遭。

清宿露花应自得,暖争风絮欲相高。

情人殁后魂犹在,傲吏齐来梦亦劳。

闲掩遗编苦堪恨,不并香草入离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赠当涂朱仲敏

甚与时流道不同,南朝台阁是家风。

高闲几格图书畔,冷澹门庭树石中。

因寄诗牌寻胜景,拟投文卷数名公。

荣登显达他年后,应笑冥冥弋者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赠张绘秘教九题(其三)诗匠

诗流有匠手,万象片心通。

山落分题月,花摇刻句风。

劳形忘底滞,巧思出樊笼。

唐律如删正,斯人合立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赠张绘秘教九题(其五)诗狂

岸帻都旁若,穷搜无遁形。

写嫌僧阁窄,吟怕酒船停。

绝顶寒曾上,闲门夜不扃。

兴阑犹拍髀,毫末视青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