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林明甫言志

老竹抽萌便出林,焉知来者不如今。

但看杞梓终成栋,不信潢污解作霖。

久客谩撩苏子恨,中流应动祖生心。

乘桴从我君休叹,政恐功名苦见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老竹一旦发新芽就破林而出,谁能料到后来者不会超过现在。
只需看那些杞梓最终都能成为栋梁,别怀疑沟渠也能化为润雨。
长久在外漂泊只会徒增苏轼般的遗憾,江流之中定会触动祖逖的壮志。
跟随我乘船去吧,不必再感叹仕途艰辛,只怕功名会不断侵扰我们的心志。

注释

老竹:指老而新生的竹子。
抽萌:发新芽。
出林:破林而出。
焉知:怎能料到。
来者:后来者。
杞梓:泛指有用的木材,如杞柳和梓树。
终成栋:最终成为栋梁。
潢污:沟渠,比喻低微的地位或环境。
作霖:化为润雨。
久客:长期在外的人。
谩撩:徒然引发。
苏子:苏轼,宋代文学家。
恨:遗憾。
中流:江流之中。
祖生:祖逖,东晋将领,有报国壮志。
乘桴:乘船。
休叹:不必叹息。
政恐:只怕。
侵:侵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李弥逊的作品,名为《次韵林明甫言志》。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和国家大事的深刻思考。

“老竹抽萌便出林”表达了生命力强大的象征,老竹能够抽出新芽,意味着生命的更新与成长,同时也隐喻个人或事物的成熟与突破。"焉知来者不如今"则是对未来持保留态度,认为现在可能比未来更好,这反映了作者对于未来的某种忧虑和不确定性。

“但看杞梓终成栋”通过树木长成的过程,强调了时间的积累作用和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不信潢污解作霖"则是对那些表面上的繁华和虚假之词持怀疑态度,作者认为真正的价值需要时间来证明。

“久客谩撩苏子恨”中,"久客"可能指的是长期离家在外的生活状态,而"谩撩苏子恨"则是对古代诗人苏秦(或许是苏武)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时代和人物的一种怀念之情。

“中流应动祖生心”可能是在提醒自己要保持先辈的精神状态,"中流"可以理解为事业或生活中的关键时刻,而"祖生心"则是指继承和发扬先人的精神。

最后两句,“乘桴从我君休叹,政恐功名苦见侵”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成就的看法。"乘桴"可能比喻顺应时势而取得成功,而"从我君休叹"则是在告诫统治者不要自满于现有的成就。"政恐功名苦见侵"进一步强调了在政治和功业上要保持谦逊,防止外界的非议和攻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描述,展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观察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成就与国家政治的关切。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次韵林袖然知县留题筠庄因寄之(其二)

世路人心比太行,此君真可共徜徉。

霜凝劲节明朝坞,月落寒梢散夜堂。

可但七人供笑咏,要令千亩作阴凉。

只愁捲地西风里,幽梦圆时与子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林袖然知县留题筠庄因寄之(其一)

何人着脚傍岩幽,好事无过竹务猷。

妙语径追盘谷序,轻舟独信剡溪流。

牛刀小试知多暇,鹤板迟来坐不谋。

欲寄一行安否问,朔风羁雁正淹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罗伟正寺丞见遗之什

雕鹗逢秋已恨迟,公才如此尚谁羁。

江城樽俎未三月,世路干戈方百为。

去马便如千里别,断葭已作十分披。

他年若下襄城路,鞭影应能指具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舍弟游本觉寺

招提俯秋水,画手借王维。

霜磬递风韵,晓林翻露姿。

茶烟邀客伫,帆影唤舟移。

他日成归梦,来兴楚子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