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仇池诗里识焦坑,风味官焙可抗衡。
钻馀权倖亦及我,十辈遣前公试烹。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祁所作,名为《答周邦彦觅茶(其二)》。诗中通过对仇池、焦坑两地茶叶风味的描述,以及官府焙制的茶与民间烹饪的比较,展现了作者对茶文化的深厚认识和个人品鉴。
"仇池诗里识焦坑"一句中,"仇池"指的是产茶之地,而"诗里识"则表明诗人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到了焦坑。焦坑,也是一个著名的产茶地区,两者的并列显示了作者对不同地方茶叶特性的关注。
接下来的"风味官焙可抗衡",进一步强调了茶叶不仅是饮品,更是可以通过官方制程(即官府焙制)来提升其价值和地位的文化载体。这里的"可抗衡"意味着民间烹饪与官府焙制在风味上难分伯仲,显示了作者对茶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认同。
第三句"钻馀权倖亦及我"中,"钻馀"意指深入研究,而"权倖"则是品鉴之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不仅是浅尝辄止,而是将自己也纳入到对茶的深入探究和品味之中。
最后一句"十辈遣前公试烹"则透露出作者对于茶文化传承的重视。"十辈"指的是长久的时间或者世代相传,"遣前公"意味着将这种传统技艺交付给先贤(或称前人),而"试烹"则是对这种技艺实践和传承的一种期待。
整首诗通过作者对茶叶产地、品质、制作工艺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认识,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茶文化的高雅情趣和深厚素养。
不详
堂成相业思三老,山揖仙风对八公。
伟哉张与乔,忠烈激偏裨。
积雨空阶生绿衣,幽幽点点弄秋姿。
黄昏楼角看新月,还是去年牛女时。
山川摇落雁南飞,想见横汾鼓吹时。
得意刘郎犹叹老,萧条宋玉故应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