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日诏立皇嗣感赋(其二)

先皇遗恨鼎湖弓,世及家传总大公。

谁误礼经争继统,妄拚尸谏效孤忠。

弟兄共托施生茑,男子偏迟吉梦熊。

片纸病中哀痛诏,前星翘首又移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的《腊月二十四日诏立皇嗣感赋》的第二首,表达了一种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联“先皇遗恨鼎湖弓,世及家传总大公”,开篇即点明了主题,以“先皇遗恨”和“世及家传”为背景,暗含了对历史传承与权力交接的思考。其中,“鼎湖弓”借用了古代帝王去世的典故,象征着先皇的离世;“世及家传”则暗示了权力的继承问题,这里的“大公”可能是指公正、合理的继承原则。

颔联“谁误礼经争继统,妄拚尸谏效孤忠”,进一步探讨了权力交接中的道德与责任问题。这里提到的“礼经”指的是儒家经典中关于礼仪、继承制度的论述,而“争继统”则指争夺王位或继承权的行为。诗人质疑,究竟是何人违背了这些礼仪准则,导致了权力交接的混乱?同时,通过“妄拚尸谏”和“效孤忠”的描述,表达了对于那些为了维护正义、坚持原则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行为的敬佩。

颈联“弟兄共托施生茑,男子偏迟吉梦熊”,转而关注家族内部的关系与期望。这里“兄弟”代表了权力继承中的竞争者,“施生茑”可能象征着家族的期望和传承,而“吉梦熊”则可能寓指对未来美好未来的期盼。然而,这一联也暗示了家族内部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继承过程中的变数。

尾联“片纸病中哀痛诏,前星翘首又移宫”,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在病中接到的诏书,可能是关于皇嗣立储的重要决定,这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哀痛与忧虑。同时,“前星翘首”可能象征着人们对未来希望的期待,而“又移宫”则可能预示着权力中心的再次变动,反映了诗人对权力更迭的敏感和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权力交接、家族传承、道德责任等多重主题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腊月二十四日诏立皇嗣感赋(其三)

齐东野语仅荒唐,读诏人人泣数行。

怪事闻呼奈何帝,佹诗敢唱厉怜王。

袖中禅代谁经见?管外窥天妄测量。

钩尽甘陵南北部,庶人横议亦刊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腊月二十四日诏立皇嗣感赋(其四)

家居撞坏虑纤儿,天下膏粱百不知。

朝贵预尊天子父,王骄甘作贼人魁。

亢龙守蛰存身日,瘈狗相牙掷骨时。

玉匣缄名黄带盛,承平重忆说雍、熙。

形式: 七言律诗

庚子元旦(其一)

喔喔天鸡又一鸣,双悬两曜展光明。

承天仰看金轮转,震地讹传玉斧声。

汉厄愁看正月卯,代来几协大横庚。

自歌太乙迎神曲,终望余年见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庚子元旦(其二)

乐奏钧天梦里过,瀛台缥缈隔星河。

重华仍唱卿云烂,大地新添少海波。

千九百年尘劫末,东西南国战场多。

未知王母行筹乐,岁岁添筹到几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