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庚子元旦(其二)》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乐奏钧天梦里过”,以“钧天”象征理想中的和谐盛世,用“梦里过”表达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流露出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
“瀛台缥缈隔星河”,“瀛台”借指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星河”则代表广阔无垠的宇宙,两者相隔,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之遥。
“重华仍唱卿云烂,大地新添少海波”,“重华”暗喻古代圣明君主,这里借指希望当代君主能如古圣贤般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卿云烂”形容祥云灿烂,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少海波”则比喻微小的风浪,暗示国家虽面临挑战,但总体稳定。
“千九百年尘劫末,东西南国战场多”,“千九百年”夸张地描述时间跨度,强调历史的长河;“尘劫末”意味着历经沧桑后,希望新的开始;“东西南国战场多”点明了当时国内外的复杂局势,国家面临着多重挑战。
最后,“未知王母行筹乐,岁岁添筹到几何?”以神话中的王母形象,隐喻掌管时间的神灵,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同时,通过“添筹”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累积,暗示着岁月的不断流逝和国家面临的挑战可能持续增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历史与未来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