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山家何物是知音"表达了诗人在山中找到了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东西,而不像人间那般需要刻意去维持关系。"学就万年龟喘息,习成千岁鹤呻吟"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通过长时间的修炼,达到了一种与自然界长寿之物(如龟、鹤)一样的境界。
"冲和久养灵通兽,关节常调不死禽"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生死的境界,诗人通过长期的修行,使自身变得像那些神异而长寿的生物一般,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独对翠微谁更问"则表达了诗人在山中自得其乐,不需要再去询问外界的事务。
最后一句"鼎分三足伴光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自然之物(如鼎,古代的炊器,一般有三个脚)共享光阴的景象,这里的“鼎”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稳固、安宁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山家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达到与自然合一的修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