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外支硎寺,名声敌虎丘。
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
泉眼潜通海,松门预带秋。
迟回好风景,王谢昔曾游。
此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佛寺景致,通过对自然山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这片风景的赞美之情。"云外支硎寺"一句,以宏伟的气势设定了全诗的基调,"名声敌虎丘"则透露出寺庙之所以著名,是因其与虎丘相比,声势不减。
接下来的两句,"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通过对自然岩石和山峰形态的描绘,强化了景致的雄伟感。其中"石文"指的是刻在岩石上的文字,这里的"留马迹"可能是指古人骑马至此所留下的印记,也或许象征着历代游人的足迹。山峰如同耸立的牛头,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泉眼潜通海"则引出了水的元素,表明寺庙附近有泉水,与远方的大海相连,流转不息,既增加了景致的层次感,也增添了一份神秘。紧接着的"松门预带秋"进一步渲染了环境气氛,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秋意浓郁的氛围。
最后两句"迟回好风景,王谢昔曾游"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丽景致的留恋之情,以及对古代名士如王、谢等曾到此地游历的怀念之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历史文化的联想,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远境界。
不详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隐士遗尘在,高僧精舍开。
地形临渚断,江势触山回。
楚野花多思,南禽声例哀。
殷勤最高顶,闲即望乡来。
凤池西畔图书府,玉树玲珑景气闲。
长听馀风送天乐,时登高阁望人寰。
青山云绕栏干外,紫殿香来步武间。
曾是先贤翔集地,每看壁记一惭颜。
寂寞一双鹤,主人在西京。
故巢吴苑树,深院洛阳城。
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
谁怜好风月,邻舍夜吹笙。
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爱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栖。
一院春草长,三山归路迷。
主人朝谒早,贪养汝南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