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月湖夜泊》由明代诗人李本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泊于月湖之上的静谧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绪。
首句“卧听钟鼓隐层城”,诗人以“卧听”二字开篇,暗示了夜深人静的环境,钟鼓之声在远处回荡,仿佛隐藏在层层城墙之后,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
“一枕烟波月二更”,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烟波浩渺之中,一轮明月高悬,照亮了湖面,也照亮了诗人的心境。这一句通过“一枕”与“月二更”的对比,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归梦不知乡树远,浮踪暗逐浪花轻”,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梦境中的回归与现实中的漂泊形成鲜明对比,梦中的“乡树”代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归属感,而“浮踪”则象征着现实中的无根与飘零。这两句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云埋丞相藏书坞,星落将军种柳营”,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丞相的藏书坞被云雾遮掩,将军的柳营星光点点,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最后,“尽道此中陈迹易,鸡鸣还有马蹄声”,诗人以一句反问结束,指出尽管历史的痕迹容易消逝,但自然界的规律却永恒不变。鸡鸣与马蹄声的交替,既是自然界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整体而言,《月湖夜泊》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