斸笋

一斸复一斸,山中笋如玉。

箨龙有嘉名,头角方簇簇。

朝露晞午风,清磬旁纷郁。

纳之紫筠笼,琼茅以为束。

持归献慈亲,一笑不知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山中采笋的过程与感受,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家庭温情。邵宝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山林间竹笋破土而出的生机与活力。

“一斸复一斸,山中笋如玉。”开篇即以“斸”字生动地描绘了采笋的动作,仿佛能听到锄头入土的声音,感受到劳动的辛劳与收获的喜悦。山中的竹笋如同美玉般珍贵,既赞美了竹笋的形态之美,也暗示了其营养价值。

“箨龙有嘉名,头角方簇簇。”这里将竹笋比作“箨龙”,不仅形象地描述了竹笋的形状,还赋予了它一种神秘而吉祥的意味。“嘉名”、“头角簇簇”则进一步强调了竹笋的可爱与独特之处。

“朝露晞午风,清磬旁纷郁。”通过时间的变化,诗人描绘了竹笋生长环境的清新与生机。早晨的露水在阳光下蒸发,午后的微风轻轻吹拂,使得整个山林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气息。这里的“清磬”可能是指山间的清音,或是诗人内心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纳之紫筠笼,琼茅以为束。”采回的竹笋被精心地放入紫色的竹笼中,用白色的茅草捆扎,这一细节体现了人们对食物的尊重与珍惜。同时,也暗示了竹笋的高贵与纯洁。

“持归献慈亲,一笑不知肉。”最后,诗人将竹笋献给慈爱的双亲,这份孝心与分享的喜悦溢于言表。当家人品尝到这来自大自然的美味时,脸上洋溢的笑容胜过任何物质的享受,体现了亲情的温暖与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采笋过程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亲情的颂扬,展现了邵宝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盛汉臣

不见希斋翁,门人见水石。

别我十年馀,新诗慰春夕。

高空蔼晴云,君才似张籍。

又如帆风江,千里指南极。

山中有流泉,曲处堪布席。

一杯欲共君,古风久寥寂。

形式: 古风

新泉效李白体

閒人有幽赏,乃在山下泉。

水声六月冷,白石净娟娟。

倚杖对青壁,上有瑶柯悬。

海天三百里,一勺方流涓。

仙人陆鸿渐,遗世已千年。

芳骨如可起,裹茗谈烹煎。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怀五老峰寄赵博士立之

落落复落落,泛舟蓉湖西。

安得五綵虹,架天作长梯。

南望瀑布水,舒卷青云齐。

上有五老者,翱翔紫云霓。

具寄一书札,浩思极冥栖。

楚谣对芳草,苍然夕烟迷。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观泉巾

织騣复织騣,制此头上巾。

有名合从我,我是观泉人。

无缨不须濯,山中况无尘。

百坡既已夥,一角亦非真。

萧萧九峰雨,秋风送凉新。

吾自爱吾物,悠然梦千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