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七首(其三)

晨朝理轻策,日暮脱归鞅。

行行林水间,修然濠濮想。

时见行路人,芒芒将焉往。

不如播种者,晴雨候消长。

野舟横可渡,不复愁河广。

深感田父言,耕耰戒卤莽。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归昌世的《和陶杂诗七首(其三)》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诗人清晨持轻便的竹杖出行,傍晚归来,漫步在树林水边,心中浮现出庄子逍遥的濠濮之想。他观察着路上行色匆匆的人们,不知他们的去向,感叹不如农夫那样顺应时节,辛勤耕耘,无论晴雨都能期待作物的生长。诗人还借田野上的小舟,表达了过河不再忧虑的豁达,深感田父(农夫)的话有深意,告诫自己耕作要谨慎,不可鲁莽行事。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农事的深深敬仰,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6)

归昌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陶杂诗七首(其四)

秋深霜露繁,高原榆柳稀。

征途戒舟车,鸿雁天边归。

徘徊歧路旁,薄寒吹我衣。

悠悠自世路,幽独那可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和陶杂诗七首(其五)

束发万里志,终焉老一经。

夕秀复朝华,孺子多早成。

老少不相及,时事亦变更。

隐几静焚香,和墨书《黄庭》。

草莽无远图,不寐晨鸡鸣。

兵食仰东南,怆然伤我情。

形式: 古风

和陶杂诗七首(其六)

春半暖初回,疏雨兼和风。

新晴临晓江,万象一镜中。

策杖访僧寮,披榛小径通。

梵音令人静,世事皆楚弓。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和陶杂诗七首(其七)

虽有鉴物智,不易伪与真。

虽有转世权,不返浇与淳。

宇宙穷万道,日月仍长新。

四皓乃翼汉,三户终亡秦。

贤圣递御天,同作空中尘。

顾彼溪上农,耰锄良已勤。

酌酒更相呼,自与渔樵亲。

前有车马客,停骖来问津。

告以行路难,慷慨泪沾巾。

长吁归去来,低回愧斯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