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虽有鉴物智,不易伪与真。
虽有转世权,不返浇与淳。
宇宙穷万道,日月仍长新。
四皓乃翼汉,三户终亡秦。
贤圣递御天,同作空中尘。
顾彼溪上农,耰锄良已勤。
酌酒更相呼,自与渔樵亲。
前有车马客,停骖来问津。
告以行路难,慷慨泪沾巾。
长吁归去来,低回愧斯人。
这首明代归昌世的《和陶杂诗七首(其七)》以议论和描绘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对世间真假、兴衰变迁的深沉感慨。诗人首先指出即便是智慧之人也无法轻易辨别事物的真伪,即使拥有轮回之能,也无法逆转世事的浮躁与淳朴。接着,他借宇宙无穷的法则和日月的永恒更新,暗示历史的流转与更迭。
诗人进一步以"四皓辅佐汉室"的历史典故,象征贤圣人物虽能短暂影响时局,但最终都会化为尘土,与凡人无异。他关注到溪边辛勤劳作的农夫,他们饮酒相乐,亲近自然,生活简朴而自得。这里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面对路上的行人询问前行之路,诗人坦诚告知世事艰难,自己不禁感慨万分,泪湿衣襟。最后,诗人发出“长吁归去来”的感叹,表达出对超脱尘世、回归淳朴生活的深深渴望,以及对自己未能如溪边农夫般淡泊名利的自责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不详
除却离忧百事慵,重来苔径旧时踪。
江清秋响风催棹,鸟去庭空月照筇。
回首独愁千万树,隔林细数两三峰。
茫茫憔悴初冬色,飒沓时闻五夜钟。
任城腊五夜,雪势浩方永。
拥裘深帷中,照见须眉影。
神马挟冯夷,我驭何不骋。
遂登白玉楼,俯视方壶顶。
秋阳郁平林,下界亦井井。
有美楼居人,含毫发奇颖。
拍肩遂共歌,绮思一时冷。
谈笑闻邻钟,冷然得深省。
一杖入丛箐,春泉处处生。
岩侵湖墅近,崖豁海门平。
云径分樵出,风林带鸟倾。
盘回千嶂尽,下界一鸡鸣。
柴门一以杜,胜事日相因。
移竹听初雨,披花出故人。
石衣行地古,野语隔墙新。
忽笑朝来梦,风尘易水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