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同元美与子相公实分赋怀太山得钟字柬顺甫》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诗中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
首联“域内名山有岱宗,侧身东望一相从。”开篇点题,将泰山作为华夏大地的名山之首,诗人站在泰山之巅,向东远眺,仿佛与天地相融,表达了对泰山的崇敬之情。
颔联“河流晓挂天门树,海色秋高日观峰。”描绘了清晨时分,泰山脚下河流如带,挂在天边的树木间,远处的海色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显得格外宁静,日观峰上,太阳初升,光芒万丈,展现出泰山的雄伟与壮丽。
颈联“金箧何人探汉策,白云千载护秦封。”运用典故,以“金箧”象征历史文献,“汉策”指汉代的史书,暗示泰山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白云千载”则描绘出云雾缭绕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悠长与自然的永恒,同时暗含着对泰山保护历史文化的赞颂。
尾联“向来信宿藤萝外,杖厎西风万壑钟。”诗人回忆起过去在藤萝之外度过的两夜时光,此时站在泰山之上,感受着西风吹过万壑,钟声悠扬,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泰山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景仰之情以及对历史的追思。